“許子所言當為正理,民者國之基石,無民則無國。”

靈青點了點頭,這般的道理他自然清楚。

以史為鑑,縱觀歷史,又有哪個朝代不是因為民不聊生惹來天怒人怨,致使國祀滅絕、天地反覆?

又有哪個朝代是在國民豐衣足食, 安居樂業的情況下滅亡的?

皆是民安則國泰,民怨則國亡。

“君自即位以來,亦曾墾荒田、播百穀,蓄靈田、種靈糧,亦是以民為本。

然君卻從未真正的深入其中,不見其中民心變化。

又如何能真的順民心?”

許行將手中書錄好的竹簡放在一邊, 鄭重的對靈青說道。

“天下間這民即為良田,心為作物,為君者當如老農, 時時順天時、應民心,方能政和國興。

行以為,君當與民並耕而食,方能真正的體會到這民心所願。

方為賢明。”

靈青聽到這裡倒是有些若有所思。

不說自漢以降,天子親耕是一項重要的禮儀傳統。

就是當今周朝也有關於“天子親耕於南郊,以共齋祀”的記載。

這禮儀能夠傳承經久不衰,自然有其道理。

如今被他以民為田、心為糧的說法一解釋,倒也真是那麼回事。

“謹受教。”

靈青整衣肅衫,衝著許行恭敬的揖手一禮道。

昔者楚王好細腰,以致宮中多餓死。

上行下效之事屢見不鮮,可見君主表率作用之強。

許行聞言一喜,放下手中毛筆,看著靈青道:“君能明此理,行心中甚慰。

若君民卿士皆能並耕而食,耕者自有其食。

那國中也不必設倉稟、府庫, 如此民富自然國強而君賢。

設若能市賈不二,則國中無偽,雖有稚子適市,概莫欺之。”

聽到這裡靈青卻是有些蹙眉。

許行方才向他分別闡述了君民並耕之說和市賈不二的價格論。

要求人人都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,反對君主損害民眾來供養自己的平均主義和共同勞動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