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會會簿中繪聲繪色描述的“洪船”,居然就在洲湖村。

只有看到這座船型古屋,很多人才真正意識到,他們看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“洪船”。

更為關鍵的是,會簿中有這樣一段暗語。

“船用何料所造,上36,下72,合共108”。

聯想到船屋中的36個天井、72個地漏、108間房屋。

它使很多人確信,這絕不是巧合,而是暗合了天地會早期的“水滸”崇拜。

隨後,在縣誌中,還找到了天地會利用小乘佛教進行傳播的記錄。

那麼洲湖村反覆出現佛教中的萬字元,會不會與此有關呢?

對於萬字元,其實有一種很明顯的說法。

由於天地會尊萬雲龍為始祖,在初期,天地會兄弟都稱自己姓萬。

就像僧人都姓釋一樣,所以萬字在天地會中是具有特殊含義的一個字。

或許這就是萬字元,作為天地會聯絡暗號的更有說服力的證據。

經過仔細勘察,並對照天地會的會簿,有人推斷,黃氏宗祠很可能是彷照天地會仁義堂的格局建造的。

當然,其中的玄機,是外人絕對無法看破的。

而就算是這樣,還是有不少專家,根據船屋中的種種跡象,得出了初步的結論。

如果說這只是推測的話,那麼,接下來有關宅主的故事和發現,卻牽出來一筆不為人知的寶藏。

黎川洲湖船屋的“萬字元”石板,就是其中的關鍵。

以前是鑲在窗子上的,大大小小有六十多塊。

誰也不能想到,就是這些不顯眼的裝飾織物,卻能不斷顯露寶藏的玄機。

什麼東西,都不會空穴來風。

加上船屋的神秘之處,讓人們對黃惠樓藏寶之說深信不疑。

一個小商賈突然發跡,富甲一方,必然有無數金銀藏匿起來。

如此別具一格的宅院,所需費用必然不在少數。

甚至除了經商賺的錢外,還很有可能藏了幫會的財物。

洲湖村一直流傳,船形古屋埋藏著大量天地會的寶藏。

村裡的老人至今還記得,船屋主人為後代尋寶,而留下的藏頭詩。

詩文中揀出的八個字:“地下三尺、佑吾子蔭。”

這八個字,無疑是在說寶藏的去處。

但是100多年來,很多人無數次在這古宅院落裡“掘地三尺”,可至今還在尋尋覓覓,就是沒有發現寶藏的蹤影。

古宅主人黃惠樓,究竟把寶藏藏在哪裡了呢?

1932年,當時一架飛機轟炸這裡,把後面的牆炸倒了。

隨後老百姓發現,裡面有很多牛屎一樣顏色的餅在裡面,一共裝了16擔,後來發現這是福壽膏。

每個籮筐按照現在裝稻穀,就是一百六十斤。

一擔就是一百六十斤,這樣算起來,這批福壽膏就相當多。

過去福壽膏在清朝的時候,大概按照現在比值,一兩黃金大概是一斤,按照原來的價格,數量相當大。

總共兩千五百六十斤福壽膏,就算換成黃金,也可以換兩百五十六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