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虛幻象徵物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在船屋建造前期,不惜工本地投入,卻放棄了最後一道工序,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?
一個意外的發現,更是透露出船屋暗藏的玄機。
最主要的是這座大宅,對於天地會,或者說洪門,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現在陳文哲已經知道,當年的天地會,在這座船型古宅附近地區,活動量可不小,自然也就十分需要大筆資金。
其實,想要了解這座船型古宅,也沒什麼難度。
因為陳文哲知道,黃氏宗祠外牆皮下,有著明顯的線索。
到了現在,因為時間的關係,這條線索已經暴露。
也是因為這條線索,才讓現代一些專家,知道這座古宅,可能跟天地會有所聯絡。
那是因為黃氏宗祠的牆皮突然脫落,磚牆上赫然出現了一排“明”字。
現在的專家也是由此推斷,這座船屋或許與清代以反清復明為旗號的秘密幫會——天地會有著某種特殊的聯絡。
如果熟悉天地會,那麼也一定會發現,房內屋飾也暗合天地會。
可以說,天地會是應運而生,他的興起是因為天下大勢,而在國內敗亡,也是因為國家大勢!
公元1644年,清軍入關,鐵騎橫掃中原。
當時的清政府,實行“留髮不留頭,留頭不留髮”的野蠻政策。
這讓民族矛盾日趨尖銳,在這樣的背景下,抗清鬥爭在全國各地,特別是南方各省紛紛展開。
天地會,正是在這樣烽火連天的動盪歲月中產生的。
在清朝268年的統治時期,天地會以“反清復明”為號召,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抗清鬥爭。
康熙中期以後,隨著康乾盛世的到來,民族矛盾的緩解,清朝統治逐漸趨於穩固。
天地會的反清鬥爭,也不得不以秘密方式進行。
福壽膏戰爭後,天地會也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秘密結社。
對外稱天地會,對內則稱“洪門”。
因為金庸《鹿鼎記》中的描述,而更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。
那麼在歷史上,天地會與黎川這片土地,有著怎樣的聯絡呢?
在縣檔桉館的清代黎川縣誌上可以發現,從順治年間開始,在黎川就開始存在著天地會的早期組織“百花英盟”的活動。
在清代,黎川稱為新城,屬建昌府所轄,府治設在鄰近的南城縣。
當年,官兵清剿百花英盟,由於大山阻隔,最快的路線是走水路。
但是從南城出發,沿撫河到洪門水庫要一天,從洪門水庫沿資福河到洲湖又要一天。
關山重重,水路迢迢,令官軍鞭長莫及。
這裡是號稱閩西第一關的“杉關”,距離洲湖村東南12公里,自古就是從西江進入胡建的必經之路。
黎川洲湖船屋“黃氏宗祠”內的八箭向心舵窗,就與“天地會”有密切聯絡。
在洲湖村東北8公里的深山密林中,還完好地保留著一條已經廢棄的古驛道。
今天看起來陰森幽靜的石板路,在清代時卻是商旅不絕,馬拉肩挑的貨物頻繁往來於閩贛之間。
然而這兩條官道極易被官府封閉,據洲湖村的老人講,在緊鄰船屋的後山,還有一個很隱秘的山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