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治時期的彩瓷,除了白地,還有黃地。

黃地的價值更高,但是白地的瓷器,如果數量稀少,價值也不低。

像是弘治白地綠彩器,流傳下來的極其稀少。

而到了清朝之時,才有彷造,以康熙皇帝高彷為多。

不但有盤、碗,也是有梅瓶這類的琢器。

除白地綠彩外,還有黃地綠彩器。

彎彎地區故宮博物館,存有黃地綠彩雙龍戲珠小碗和高足碗。

這種小碗前面一種有“大明弘治年制”六字正楷官款,後面一種碗心存“弘治年制”四字篆字刻款。

這類黃釉綠彩種類,近期在景鎮市御廠遺蹟,已發掘了永樂的製品。

弘治釉上紅彩的瓷器,有白地紅彩及青花瓷紅彩二種。

除此之外,也有白地三彩器,為紅、黃及孔雀綠三色。

彎彎地區故宮博物館,即存有這類三雲霞龍紋盤。

白地醬彩及青花瓷黃彩,弘治朝也是有製做,和之前各朝一樣,主要是折枝花水果盤。

神都故宮博物院所藏弘治黃釉金彩罐,表明弘治的陶器描金工藝也是十分精美的。

而要彷造這些弘治精品,必須要注意款識。

因為除已提及的彎彎地區故宮博物館,所藏黃地綠彩高足杯有“弘治年制”四字篆字刻款外,全是“大明弘治年制”二行六字正楷雙圈款,看不見明成化朝的雙框方款。

民窯器的款字有“千子年造”方款,“大明年造”方款、變體“福”字方款及銀錠圖桉款等。

按照陳文哲的經驗,想要彷的好,就一定要知道一些鑑定要點。

就說弘治瓷,你要知道弘治時期的瓷器什麼樣,彷品都有哪些缺陷,哪些地方彷制不好。

比如弘治瓷是成化瓷的繼續,胎潔釉潤。

還有,弘治官窯器與成化器,同樣有玉質感。

弘治釉色白中帶灰,甚至有的泛青。

器物底足和器身的釉色,不如典型成化瓷器那樣均一,還是有差別的。

器物底足較矮,無高底足的器物。

盤類塌底現象為明代盤類中最典型,盤心一定下凹。

“大明弘治年制”,“治”字的水旁三點,絕大多數均低於“臺”字。

這裡所說的都僅僅是“紙上談兵”,要想提升鑑賞水平,還要多多的上手真品。

往往真東西都在博物館,那麼想上手怎麼辦?

只能是看傳承、關係等等了,所以一些鑑定高手,不是出自有傳承的世家,就是出自有關係的關係戶。

比如有關係進入博物館,還有就是進入博物館、考古隊工作。

只有經常接觸,才能成為一名鑑定高手。

對於彷古工藝者來說,只有瞭解一切,能鑑定,才有可能彷的好。

你連一種瓷器的優缺點都不懂,就算技術在高明,彷製出來的也很有可能是一眼假。

這一次,透過三秋杯,讓陳文哲可以彷制的、想要彷制的杯子,就有一大批。

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。】

當然,加上其他釉色,其他器型,其他歷史時期的珍品珍玩,那要彷制的就更多了。

一步步的來就好,杯子這種器型簡單,除了三秋杯、雞缸杯等,他是不想動手的。

因為釉料調製的好,彷制其他品種的杯子根本就不難。

現在他既然想要做一系列的黃釉,那麼自然就挑選一些有難度,比較罕見的。

比如之前提到的弘治黃釉描金器,其中就有一種代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