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闆說的是三秋杯吧?”陳星辰最先回應道。

“對,怎麼不彷一彷三秋杯?”陳文哲笑著道。

跟著他的步伐做彷品,也沒有可能突破。

如果他們彷出了精品三秋杯,那就厲害了。

三秋杯,知道的不太多,它也是明成化鬥彩杯之一。

只不過它不是喝茶的茶具,而是飲酒用具。

這種杯子的器型也十分簡潔,就是為敞口,淺斜式腹壁,圈足。

就這麼簡單的東西,真正做起來可不簡單。

如果要問,這個世界上最貴的杯子是哪個?其實是很有爭議的。

也許有人會鑑定的認為,曾拍出2.8億的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,是世界陶瓷史上最貴的瓷器,也是最為聲名顯赫的宮廷瓷器。

其實不是!有一款明成化鬥彩瓷器,比雞缸杯還要珍貴,堪稱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。

1956年的一天清晨,一位衣著樸素的古稀老者,慢慢地從公共汽車上走下,又慢慢地踱步到故宮博物院。

誰也不會想到,這一年,他將自己家藏的3000餘件文物,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。

其中就包括了,一對明成化鬥彩三秋杯!

這位古稀老者,就是著名的古陶瓷收藏家、鑑定家孫瀛洲先生。

當時,視寶如命、“每星期只吃一回豬肉”的孫瀛洲咬著牙,從即將關張的當鋪裡,花40根金條將它買下。

同時代的魯迅先生,在神都買一套四合院,也就花了一根金條。

也就是說,一隻三秋杯的價值,就等於20套四合院!

成化鬥彩三秋杯,全世界僅故宮一對,絕無二雙,當屬瓷中魁首,是故宮的無價之寶,也是國之重器。

除了明成化鬥彩三秋杯,明成化鬥彩雞缸杯、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、明成化青花秋葵杯、明宣德龍紋高足杯……個個都是頂級國寶。

它們出自同一時期——盛世大明,其御用瓷器最具特色的便是“鬥彩青花”。

當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結合,不僅保持了青花幽靚典雅的特色,而且增加了五彩濃重華麗的色調,彼此襯托,絢麗多彩。

陳文哲特意提到它也很簡單,就是因為他手癢了。

彷制鬥彩雞缸杯,他已經沒有多大興趣。

但是鬥彩三秋杯,鬥彩葡萄紋杯、青花秋葵杯、龍紋高足杯,他可都想彷制。

這裡主要涉及到另外一種技法,鬥彩青花。

鬥彩青花有“彩瓷之冠”之美譽,其承載著大明風華,也代表著我國數千年制瓷史的高峰水準。

這些動輒上億的古董御用杯,一直以來,普通人就只能隔著螢幕遠望。

就算知道它們,也很難上手一觀。

幸虧現代諮詢發達,要不然,普通人哪裡能知道這些國寶的存在?

這些杯子,每一種都是百年一見,十分稀有!

它們分散於各個博物館、各個私人藏家手中,想要一次見到所有就更難。

這一次也就是看到這麼多手下,都在彷製茶杯,他才想起來了這一系列的名瓷名杯。

剛才陳文哲提到的五種杯子,可是稱得上是我國曆史上最出名的五隻鬥彩青花杯。

它們如今也是我國瓷界當中,最價值連城的五隻杯子。

甚至有人給它們一個稱號“拾億杯”,這也算是名不虛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