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星堆文化形成以後,以川都平原為核心向東方擴充套件。

在江漢平原與擴張至此的早商文化勢力相遇,後在接受早商文化及其他外來文化影響的基礎上,於晚商時期達到了其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。

這裡面值得研究的地方有很多,對於陳文哲來說,他可以透過一些真實的畫面,反推當時古人的活動範圍,甚至直接找出類似三星堆一樣的遺址。

這樣一來,那收穫可就大了。

當然,這一切需要等到他的博物館,發展壯大之後再做。

到時候,他參與考古,而且做出了主要貢獻,是不是也可以分配一些古董,放入他的博物館中儲存、修復、展出?

而想要做到這一切,其實並不難。

畢竟國家的轉變已經開始,像是原來絕對沒有人能夠做成的私人博物館,現在已經遍地都是。

拿著手中的一件蜀戈,不說其他,只是透過研究三星堆外圍發現的這兩件蜀戈,就可以讓陳文哲得到很多有用的資訊。

蜀戈首先發源於蜀,年代大約在商代前期。

到了商代中後期,古蜀文明的北緣與商文化影響範圍重疊之處——陝南漢中,也出現了蜀戈。

到了商代晚期,這種蜀戈一路向北,出現在了殷墟。

這個時期還出現了一種柳葉形青銅劍,最早出現在川都的十二橋遺址和廣漢三星堆遺址。

隨後到了商末周初,陝南、肅省開始出現這種形狀的劍。

這就是三星堆文明,與中原文明互動作用的體現。

而這種互動,其實我們很多人都知道,比如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張戰鬥。

能夠看到古代的戰鬥場面,陳文哲一點也不感覺奇怪,因為他看的是一件兵器的歷史。

只不過,這場戰鬥在剛開始看到的時候,陳文哲並沒有太過重視。

不過,在看完之後,他卻突然發現,這場戰鬥好像很不簡單。

只不過,這只是一場小戰鬥,跟他印象當中的大戰,幾乎不沾邊啊!

現在陳文哲很懷疑,他看到的這場戰鬥,是不是真的就是武王伐紂中的一場“小規模”戰鬥?

原來就有人懷疑,三星堆文明到底參戰了沒有,現在不用懷疑了,肯定參戰了,就是不是我們想象當中的戰鬥。

三千多年前的一天,恰逢甲子日,在今天南河淇縣附近,爆發了一場戰鬥。

這場戰鬥,並無奇謀縱橫,只持續了不到一天。

世人不知道的雙方軍隊,究竟有多少兵力。

也不知道戰鬥中,到底運用了什麼陣法。

甚至不知道戰鬥具體的經過和情景,但這並不妨礙這場戰鬥,成為我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戰鬥之一。

這些撲朔迷離的疑團也吸引了從古至今的人們瞭解、思索、研究這場戰鬥。

這就是牧野之戰,這是一場決定我國曆史走向的“小規模”戰鬥。

這場戰鬥在各種典籍史料中,都留下了蛛絲馬跡,甚至引發了更多的疑問和爭議。

就像是現在,雖然陳文哲看到了整個戰爭過程,他依然感覺疑竇叢生。

說牧野之戰是一場“小規模”戰鬥,是與後世戰爭的規模相較而論;

但如果回到商周之際,未免不符合當時的實際。

商王朝出動了多少軍隊,可靠的史料中沒有明確的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