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8000年前的龍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從字形來看,龍有蜿蜒細長的身子,有兩隻長角和大嘴巴。
我國最早的龍的形象,是什麼時候出現的?
在考古界又有哪些發現呢?這個全都不一定。
因為考古在不停進行,發掘在不時的給我們點驚喜。
比如1982年,遼省阜新查海村西南2.5公里的地方,考古專家發現了一處8000年前的先民遺址。
經過前後7次的發掘,共挖出原始房址55座,出土了一條近20米長的石塊堆塑龍。
據考證,這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龍形遺蹟。
至於遼省赤峰紅山文化遺址,那裡距今才只有5000多年曆史。
紅山文化出土了多件玉器,其中就有一類造型奇特的c形龍和玉豬龍。
之後的是凌家灘玉龍,它的外形與紅山文化玉豬龍相似。
這條龍也是首尾相接,在靠近尾部的地方同樣有一小孔可穿繩。
玉龍以刻線表現龍鱗,頭部依稀可見龍角凸起。
玉龍長徑4.4厘米、短徑3.9厘米、厚0.2厘米。
接下來是40003000年前,龍的形象。
西山臨汾陶寺遺址,龍的形象描繪在一個泥質的陶盤上。
陶盤內壁繪有一條蜷曲的龍,口中含一穗狀物。
2004年6月,南河偃師二里頭遺址,出土了一條綠松石龍形器,在當時轟動了考古界。
該龍形器被專家視為,中華民族龍文化最正統的根源。
這件綠松石龍形器,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。
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僅有0.2~0.9厘米,厚度僅0.1厘米左右,整條龍長64.5厘米。
玉龍以三節青、白玉組成面部中嵴和鼻樑,兩側眼眶輪廓明顯,以圓餅形白玉為睛。
這種組合龍還有不少,比如北湖武市盤龍城遺址發現的龍,用金片和綠松石組合而成,在墓中被發現後,被整體取出。
關於龍的形象起源的問題,說法不一。
如聞一多先生提出龍的形象源於蛇,也有學者認為龍的形象源自鱷魚,還有人認為龍是馬、蜥蜴等多種動物的合體。
無論怎樣,龍在8000年前便在我國形成,並不斷髮展至今。
當然,陳文哲建立的這家博物館中,不可能藏著那條最早也最大的石凋龍。
但是,這裡也藏著幾件破碎的,看起來悽悽慘慘的石凋龍。
李金鯉讓人做過全面鑑定,特別是碳十四年代鑑定,證明這幾個破石塊,確實出自公元前七千多年前。
最後才確認,這很可能是興隆窪石塊堆塑龍。
龍是華夏先民的圖騰,華夏文明在遠古時期主要是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,為什麼最古老的龍會出現在興隆窪呢?
這幾條龍出土於遼省,那裡也屬於興隆窪文化。
關於龍最早的記載,是出現在《竹書紀年》。
書中記載,伏羲以龍紀官。
伏羲用龍設定了許多名號,其中就有黑龍氏。
黑屬於北方,所以黑龍氏是管理北方的官員。
hlj的黑龍,與黑龍氏能有所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