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的造型,被廣大網友驚呼“就像汽車方向盤”。

三星堆遺址,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。

他被譽為“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”,這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
從1934年首次考古發掘以來,三星堆遺址共開展了37次發掘。

尤其自20世紀80年代,三星堆兩個祭祀坑的青銅器被發現以來,考古學界日漸形成共識。

三星堆那些普通的尊、罍與同時代中原、長江中游地區的器物同類。

而造型獨特的立人像、面具、神樹則是極具地方風格的器物。

2020年再次啟動發掘至今,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新發現6座“祭祀坑”,共出土編號文物近13000件。

其中出土金面具殘片、青銅神樹、象牙等重要文物500餘件。

但這只是三星堆遺址中的“滄海一粟”,三星堆還有很多待解之謎,等著我們去解謎探索。

作為浪漫奇崛的古蜀文明的見證,三星堆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生動例證。

探索三星堆遺址,也帶給了我們解秘無限和探索未知的刺激與雀躍。

“還是考古發掘古代文明好啊!”

這一次參觀自家博物館,居然看的陳文哲十分感慨。

“是啊,人家一次考古,就能發現上萬件的珍惜文物,一次發掘,就是一家大型博物館!”鄭宇也十分感慨。

張一傑更加赤果果:“發掘海底沉船也很不錯。”

曹慶春笑了:“一次幾十萬件海撈瓷,也能支撐起一家大型博物館了。”

此時李金鯉笑呵呵的道:“好了,好了,不說這些。”

吸引了眾人的目光,李金鯉繼續道:“不管是沉船,還是古墓,都有危險,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涉足的,我們還是收購吧,接下來的就不是彷品了,都是正品,還請老闆指正一下。”

接下來,走進去的才是真正出展館。

剛才那些只能算是路邊的風景,畢竟是能夠讓所有遊客都能摸到的,根本就不怕被破壞。

這樣的藝術品,能有多珍貴?

走過三星堆的青銅器叢林,早進入的場館,就顯得比較寒酸。

“這是龍庭,裡面展出的全是龍,第一件老闆應該很熟悉。”

一邊走,李金鯉一邊介紹。

因為龍廳有點小家子氣,所以這座展館被命名為龍庭!

看著門口正對著的一個展臺,上面展出的東西陳文哲自然十分熟悉,因為有一件就是他的。

紅山文化的玉豬龍,他很早之前撿漏買下來的。

而奇怪的是,它的旁邊多了另外一件玉豬龍。

仔細想想,其實這並不奇怪,因為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出了玉豬龍,數量不是一個兩個,而是非常多。

甚至在民間收藏市場也有不少人在賣,當然其中可能大部分是假貨。

玉是真的,不過是彷制的紅山文化文物。

一般認為,玉豬龍是我國考古出土的最早的龍。

所以,這一對玉豬龍,就直接擺放在了門口?

這一點,其實是不對的。

現代的考古史告訴我們,事實並非是這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