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就知道你會喜歡,如果不是時間來不及,我都有想法根據五牛圖的拓片,多複製幾頭更好的牛出來。”鄭宇笑著道。

陳文哲點頭,這想法不錯。

“鄭宇這小子可會拍馬屁,他不就是想要說你牛?所以就弄了這麼多牛!”張一傑一臉不屑的道。

鄭宇也不說話,就是嘿嘿笑著。

陳文哲走進了看,這些彷製品可不簡單,因為它們的本尊更不簡單。

牛虎銅桉就不說了,這是跟四羊方尊、馬踏飛燕同等級的青銅器。

而青銅牛尊、還有另外一尊趴著的鎏金銅牛也不簡單。

西周是我國古代青銅藝術的鼎盛時期,作為西周王朝統治中心的西陝被譽為青銅器之鄉。

現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青銅牛尊,便是其精品之一。

該牛尊通高24厘米,長38厘米,腹深10.7厘米,通體為牛形。

牛尊在酒器中極其少見,其設計極為巧妙。

牛嘴微張,輕吐舌頭,這裡正是青銅尊的倒酒處;

牛尾彎曲下垂,末端與牛身相連,便成了尊的把手;

而最為別緻的是牛尊的器蓋,牛背上開一方口為蓋,蓋鈕為一立虎,蓋與牛背以環鈕相連,可隨意開啟而不脫落。

牛身腹背及足部滿飾華美流暢的雲紋和夔龍紋,以莊重大氣的藝術美感見長。

從牛角形狀及牛的體態判斷,這可能是一頭水牛。

這頭牛肯定不簡單,不說其他,只是一個藝術性,就勝過很多青銅器。

但是,如果他沒有看錯的話,那尊趴著的鎏金銅牛,應該是號稱西夏第一牛的國寶。

現在夏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,就是1977年出土於西夏王陵的鎏金銅牛,號稱“西夏第一牛”。

該牛長1.2米,重188公斤。

鎏金銅牛呈橫臥狀,頭頂兩角,角度優美,體態健壯,連中間的嵴背都隱約可見。

兩眼圓睜的鎏金銅牛,似乎勞作了一天,正在臥地休息。

忽聽主人召喚,便抬頭相望,具有很強的傳神之感。

鎏金銅牛為模製澆鑄成型,內空心,外表鎏金,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,可謂是國寶中的國寶。

要真說起來,這件西夏第一牛,也是十分具有傳奇性的。

公元1038年,党項族建立西夏王朝,因位於我國西北部,史稱西夏。

公元1227年,西夏被蒙元所滅,文物、典籍等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。

曾經盛極一時的西夏王朝,被逐漸掩埋在歷史的塵沙之中,成為鮮為人知的“神秘古國”……

1972年,國家正式做出挖掘西夏王陵的決定。

幾經努力,考古專家們終於進入了地下21米深、有“東方金字塔”之稱的西夏王陵,卻發現文物已被盜墓者洗劫一空。

見此情景,所有人都懊喪不已。

一名年輕的考古工作者一時氣急,狠狠地踹了一下腳底早已腐朽的木門。

勐然間,兩隻金燦燦的牛角尖“破門而出”。

挖出來一看,竟是一件鎏金銅牛。

原來,被盜墓者炸倒的墓門正好蓋住了“鎏金銅牛”。

因此它躲過了盜墓者的賊眼,留存至今。

因為這個小插曲,鎏金銅牛也被稱為“一腳踢出來的國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