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四百零一章名揚四海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有學者認為,柞伯鼎的南宮,也是南宮家族重要成員。
西周晚期的南宮柳鼎表明,南宮嫡系至厲王時,仍執掌周王室軍隊後勤事務。
除了嫡長一支留在宗周外,南宮家族的旁支被分封在今北湖隨州一帶,是為曾國。
2011年,北湖隨州葉家山西周大墓驚現世人,其中111號大墓出土了一件簋,銘文為“犺作烈考南公寶尊彝”。
考慮到葉家山墓群,多為西周時期曾國公室墓葬,簋的器主人犺應該是一代曾侯。
因此,曾國應當是南宮氏家族的一支分封於此。
2014年公佈的一組青銅鐘,證實了這一點。
這組青銅鐘早在2009年,就在隨州曾都區文峰塔出土,屬於春秋時期曾國遺物。
其中的曾侯與鍾a1銘文開篇寫道:“伯適上哲,左右文武。撻殷之命,撫定天下。王逝命南公,營宅汭土,君庇淮夷,臨有江夏……”
這裡的伯適就是南宮括,括與適在古籍中通用。
銘文直接證明了,曾國是南宮家族的後裔。
而南宮括本人,也參與了建立曾國的活動。
西周時期,貴族家族一支在王畿內任職且享有封邑,另一支外出就封為外服諸侯,見諸史籍者寥寥無幾。
如周公旦,長子伯禽出封曲阜建魯國,而次子君陳襲爵世代為周公;
召公奭,一支出封薊(今神都房山琉璃河)為燕國,一支襲爵為召公。
西周時期的曾國,肯定沒有多少人知道,因為不如齊魯有名,也不如燕趙有名。
但是,到了近代,我們就應該多有了解了。
因為曾國出土的大墓,真的不少。
比如剛才提到的春秋時期的編鐘,就出自曾侯乙大墓。
這也算是現代,我們最瞭解的一位曾侯了。
北湖隨州,扼北進中原之門戶,歷來是兵家必爭之要地。
在春秋戰國時期,它是楚國問鼎中原必經之處。
從地勢看,隨棗走廊和南陽盆地作為當時南北要衝,又是華夏北方中原文化與南方楚文化交匯之地。
到了戰國時,曾國只不過是一個小諸侯國。
由於它實在太渺小,以至於在留存至今的史籍中,完全找不到對它的記載。
然而,隨著1978年曾侯乙墓的開啟,小小曾國開始在2000多年後名揚四海。
墓中共出土各類隨葬品約15404件:青銅器宛如剛放入地下,漆木器鮮妍如新,竹簡墨跡清晰,尤其是配套完整的編鐘、編磬等樂器更是世所罕見。
曾侯乙墓出土的以編鐘為代表的萬件文物,以在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而震驚世界。
作為墓主人的曾侯乙也因而備受世人關注,然而曾侯乙史籍無載。
曾侯乙墓萬件文物中,以車馬兵器最多,其種類之全、數量之眾、綜合功能之強,前所未見。
其中射遠兵器居多,長杆兵器尤為特殊,且有極為罕見的矛狀車軎,這些都是用於車戰的武器裝備。
這一切都說明,曾侯乙是一位擅長車戰的軍事家和指揮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