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丙午神鉤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同樣是在北河,另外一座大墓在之前很早就被盜掘過。
直到九十年代,這裡又一次被人光顧。
而且比較諷刺的是,這一座大麼之所以被盜墓分子盯上,還就是因為有人在當地的縣誌之中,發現了記載這座大墓的輿圖,也就是地圖。
這個之前已經提到過,陳文哲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情,還是要感謝那群認真學習的盜墓分子。
這一座大墓在清代之時,當地就知道是曹操墓。
只不過後來又一次讓這座大墓,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。
只是有一天,一位願意學習,並且十分努力的盜墓分子,不停的翻找縣誌學習,最終重新發現了這座大墓。
這座古墓出土的文物,就比較多了。
雖然在清代之前,已經被盜掘過很多次,但是在九十年代,那群盜墓分子還是從中盜掘出約有970多件文物。
其中完好無損,沒有一點瑕疵的就有250餘件。
而安陽高陵出土的能夠恢復的才二百五十多見,這可沒法比。
至於種類,倒是跟安陽高陵出土的器物大體相似,不過有些東西更加珍貴。
其中能夠證明墓主高貴身份的種類有青石圭、璧等禮器;
其他還有鐵甲、劍、鏃、弩機構件等兵器;
銅蓋弓帽、傘帽、鈴和煤精石虎雕等車馬雜器;
陶硯,石枕,銅帶鉤、帶扣、鋪首、釵、環、帽釘,銀帶扣、鋪首、飾件,鐵帳構件、鏡、削等用具;
玉珠、水晶珠、瑪瑙珠、玉佩等裝飾品;
灶、耳杯、盤、壺、罐、托盤、盆等陶瓷器;
以及刻銘石牌59塊,刻銘石牌一類為圭形,其上也刻有“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”“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”等銘文;
另一類為六邊形,其銘文內容為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。
如“黃綾袍錦領袖一”“丹綃襜襦一”“鏡臺一”“書案一”“渠枕一”等。
刻銘的字型絕大多數是漢隸,俗稱“八分體”,字型規整,遒勁有力。
根據墓葬的形制與規模、出土遺物、石牌銘文的內容及字型、墓主骨骼的鑑定,要說這座大墓不是曹操墓,還真是難以讓人相信。
當然,不管是不是,陳文哲看到的各種寶物都不會是假的。
只不過,這些東西,看著都不算漂亮,像是一幅的帶鉤。
這東西在古代更是平常,只不過如果是三國時期的東西,那麼就顯得有點珍貴了。
曹操墓之中出土的銅帶鉤還是不少的,只不過,現在吸引陳文哲的肯定不是曹操的東西。
曹操的東西成套,不管是不是真品,是不是漂亮,一下子全部找到,並且展出的話,肯定會引起轟動。
這些東西放在那裡也不會跑了,所以陳文哲現在反而對於其他一些看不出來歷的東西,更加感興趣。
比如一些明顯跟曹操墓風格不同的東西,就像是剛才提到的銅帶鉤。
其中有三件帶鉤,明顯更加珍貴。
仔細看了一下,陳文哲才發現,這些帶鉤還真都是來自不同的名人。
猶豫上面有著一些銘文,所以陳文哲還是能夠推斷出一些來歷的。
這三件帶鉤,分別來自魏、蜀、吳三國。
其中魏國的鎏金銅帶鉤和吳國的銘文錯金銀銅帶鉤,形制與有名的東漢“丙午神鉤”相似。
這肯定是出自同一品牌,實質代表了兩漢時期帶鉤的主流樣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