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夠燒製陶器,那麼製作彩陶就達成了基本條件。

再認識了一些彩料,那麼彩陶的圖案,也就不在是問題。

彩陶圖案,有大量的幾何形紋飾。

這既是早期陶器中編織物紋印以及魚網、水渦、樹葉等圖案的延續和變化,同時也是原始人內心音樂湧動和視覺表現。

人能把自身體驗到的運動、均衡、重複、強弱等節奏感用畫筆表現出來,這無疑是神奇的創造。

彩陶中的動植物形,一般都用幾何形把它概括出來形神兼備,顯示了彩陶藝術寫心寫意的高超水平。

彩陶的象形圖案多種多樣,最基本的主題是生殖主題。

有大量的魚、蛙、植物果實、花朵的描繪。

半坡時代人的壽命平均二三十歲,生育是即神秘而又急迫的事情。

所以魚蛙這些多產的動物,就成了生育的象徵。

尤其在母系氏族社會里,對生育能力的讚美就是對女性的讚美。

生育繁衍的主題,在民間藝術裡一直延續。

有一些很特殊的圖形,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盆,是在盆的內壁描繪圖案。

這些盆子用裝飾的手法,畫出一個圓圓的臉,三角形的鼻子。

用兩根短線畫出眼睛,似乎閉目在默默地祈禱什麼。

雙耳和嘴的部位都畫著魚,盆的其它部位也畫著魚。

這種圖形似乎和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關,是圖騰崇拜的產物。

這種以魚來裝飾人體的母題,一直延續到民間藝術裡。

只不過含義和象徵,會隨著社會習俗的變化,而產生畸變。

在青省大通上孫家寨出土的馬家窯型別的舞蹈紋彩陶盆,是在接近盆口的內壁,描繪了三組拉手手小人的紋飾。

這些小人每組5人,有頭飾,還有尾飾。

拉手小人圖案,在民間藝術裡是個很重要的母題,叫“拉手娃娃“,總稱為“抓髻娃娃“。

“抓髻娃娃“在民間藝術裡圖式千變萬化,但總是來說他是人類繁衍和保護自己的神祇。

所以像拉手小人這樣的圖案,不會是單純為娛樂而創作的。

它含有“巫“的性質,是為人類自身的實際目的服務的產物。

彩陶器形在完善功能的基礎上,造型樣式千變萬化。

這充分體現了製陶者的藝術才能,和樂此不疲的創造熱情。

而且不同型別的裝飾技巧和藝術效果,各具特色。

半坡型別的彩陶,以長安半坡、臨時漳姜寨、寶雞北首嶺等遺址出土得為代表。

施彩的陶器通常為圈底式平底缽、平底盆、彭腹罐、細頸瓶等。

花紋繪在口沿、器肩、上腹等醒目位置,或繪在敞口盆的內壁。

花紋圖案除有寬頻三角、斜線、波折等幾何紋樣外,還有大量的動物圖案,後者具有濃厚的繪畫意趣。

廟底溝型別的彩陶,以南河陝縣廟底溝及西陝華縣泉護村遺址出土得為代表。

彩繪多施於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,風格輕盈挺秀,紋樣多用弧線描繪。

除了鳥、魚、蛙等動物圖形外,最流形的紋飾手法是以圓點、弧邊三角、垂幛、豆莢、花瓣、花蕾等構成圖案,植物紋顯著增加。

多數圖案採用二方連續的方式構成,具有虛實相生之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