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南宋經典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高濂對瓷盆的選用,還尤有見地。
若定之五色劃花,白定繡花、劃花,方圓盆以雲板腳為美,更有八角圓盆,六角環盆,定樣最多,奈無長盆。
官窯哥窯圓者居多,絛環者亦有,方則不多見矣。
如青東磁,均州窯,圓者居多,長盆亦少。
方盆菱花葵花制佳,惟可種蒲。
陳設用瓷的風格,往往還因主人的身份有明顯的區別。
譬如文人雅士追求清雅脫俗,宗教場所則追求莊嚴適宜。
而宮廷陳設則強調尊貴華麗,故而宮廷用瓷常常多作正色,色彩鮮明亮麗,工藝尤為精絕,表面還多繪龍鳳等紋樣以顯示其等級。
在首要滿足實用功能的文房用具中,許多文人也偏愛瓷質用具:筆筒、筆架、硯臺、印盒、水盂、水洗、墨床、硯滴、筆舔、畫缸.
高濂的書案陳設中,筆格與筆洗就是瓷器。
“齋中長桌一,古硯一,舊古銅水注一,舊窯筆格一,斑竹筆筒一,舊窯筆洗一,糊鬥一,水中丞一,銅石鎮紙一。”
筆洗中更是尤多瓷作,高濂和文震亨都列舉過官窯、哥窯、定窯、龍泉窯、宣窯等筆洗中的精品,缽盂洗和磐口洗尤受歡迎。
宋以前還尤其流行瓷質硯臺,因為瓷硯可以耐高溫,多有暖硯形式,即增加取暖裝置的硯臺。
即便是寒冷冬日,這一設計也可使得墨汁不凝滯。
這些文房用具往往或有清新雅緻的釉色,或描繪著一些經典的傳說故事、人物圖景,以展現著文人的審美情趣和修養心性。
而最新穎別緻的一些技術,往往也會應用在文房器具的製作上。
比如乾隆時期蓬勃發展的像生瓷,就留下了仿石紋釉、木紋釉等佳作。
再則,雖然明清傢俱以木作為主,但在坐墩這一領域中,瓷器卻未落下風。
瓷墩以其獨特的質地與韻味,成為文人仕女甚至民間百姓的珍愛之物。
其中經典大海市博物館也藏有一件,就是青花松竹梅紋繡墩。
雖然目前已知最早的瓷墩,出土於河南安陽的隋墓。
但《飲流齋說瓷》中已經提到:瓷之有花,宋代已漸流行。
蘇東坡詩“定州花瓷琢紅玉”,仁宗召見學士王珪,設紫花坐墩是已。
明清兩代瓷墩工藝漸趨成熟,明代還湧現出了少量的琺華作品。
這是一種元代中後期產生的硬陶器,由琉璃演變而來,但顏色更為豐富。
縱覽古人筆下的生活美學,總離不開瓷器的參與。
它既可高雅清麗,又可富麗堂皇,既可在顯眼處明豔逼人,又可在角落裡氤氳暗香.
既然要仿,就要從最早的仿起,當然最早的是在隋朝發現的,但是那個時期的工藝很差。
而現在能夠知道的瓷墩製作,屬於南宋的最為經典。
南宋的青瓷標本之中,就有官窯瓷“墩”!
杭市南宋官窯博物館舉辦的成果展”,展示了 1985年從杭市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,發掘出土的5件陶瓷器物構件。
經過仔細檢視,胎釉與以往南宋官窯瓷器的普遍認識大不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