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是喜歡收藏,更是喜歡撿拾奇石,那麼就一定要去寶島見識一下。

去到那裡,就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。

寶島之內的奇石可是太多了,陳文哲知道的就有不少。

像是蜂巢石,風凌石,龍紋石,鐵丸石,石心石等,還有很多人知道。

其他的如同玫瑰石,西瓜石,綠泥石,雲母石,貓公石,冬山石,黑奇石,花鹿石,蛤蟆石,竹葉石,鐵釘石等等,令人眼花繚亂。

對喜歡奇石的來講,那裡簡直就是撿拾奇石的天堂。

山中有水水中山,山自凌空水自閒。

阿里山歌猶在唱,青山擁抱日月潭。

我國寶島境內山川秀麗,四周滄海環繞,四季如春,日照充足,是世界上旅遊觀光的優美自然景觀之一。

喜歡旅遊的朋友對日月潭,阿里山,和彎北故宮博物院肯定流連忘返。

喜歡奇石玉石的朋友,對島上的玉石,奇石,瑪瑙以及精美的珊瑚,硨磲都喜愛不已。

如果喜歡奇石,那麼就一定要知道,寶島之上的玉石奇石種類及分佈。

比如眺望大海的美女,這是使用玉石雕刻的作品。

這種玉石名為中華豐田玉,又名彎灣玉。

主要產自於花蓮縣壽豐鄉豐田及秀林鄉西林兩地,因此又稱為豐田玉,花蓮翠玉。

到過花蓮遊玩的就會發現,這裡到處都是彎灣玉的工藝品店。

歷史上,在菲國,南越等地的史前遺址,都發現的珍貴玉器。

但是,經現代專家用精密儀器探測其化學成分,最終證明均來自彎彎,屬於彎灣玉。

這種玉石形成於2億多年前的沉積岩,其主要分為透閃石玉類。

它的密度為2.96到3.10,硬度為6到7.0,為不透明至半透明狀態。

因為其硬度較高,再加上有些種類光澤性很好,常被用來冒充翡翠。

彎灣玉的歷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卑南文化時期。

卑南文化起源於臺東縣卑南鄉南王莊北側,截止至1982年,已經出土了上萬件文物,是臺省目前發現的最大、最完整的史前人類遺址。

彎灣史前文化博物館,就曾將701件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進行公開展出。

這些玉器包含人獸形玉玦、鈴形玉串飾、喇叭型玉環及玉管4件文物,不僅品質精良,而且數量十分稀少。

但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豐田地區盛產彎灣玉的訊息逐漸被人們所遺忘。

直到1932年,來自於霓虹的移民在豐田發現了大量的石棉。

石棉可以說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寶貝,在商業、軍事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
霓虹的商人便開始在寶島豐田地區大肆開採石棉,並全部銷往霓虹。

在開採石棉時,礦場的人們就已經發現了大量的彎灣玉。

但是由於知識的匱乏,只是將它作為一種廢石處理。

直到一名來自於霓虹的珠寶商發現,閃玉才再一次被人們開採利用。

在豐田除了出產普通的閃玉之外,還有價值相對較高的貓眼玉。

這個貓眼玉和我們大家熟知的金綠寶石貓眼不同,是具有貓眼效應的軟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