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更說明亞歷山大的當像是人物原型與政治、神話、現實和文化需要的結合。

從側面反映了,在當時人們心中,亞歷山大是上蒼庇佑的物件,是戰爭女神雅典娜選擇的人間代理人。

儘量直視、披上神話色彩的外衣、尊重原意、發揚傳統美德是古希臘人物肖像最大的特徵。

古典時期的雕刻藝術家們,主要以構造唯美軀體的人像為第一考慮要素。

而中世紀的雕刻藝術家們,尤其是哥特式和諾曼式藝術家們看來,這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。

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把宗教故事,敘述得更令人動容,更令人信服。

在人物雕刻方面,古希臘人民在舉辦盛大運動會的時候,雕刻家會為運動員雕刻銅像。

這些比賽,跟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儀式的聯絡大為密切。

眾所周知,古希臘運動會參賽人員,都是希臘名門貴族的成員。

在比賽中獲勝,會被大家視為是神靈的保護和庇佑,獲勝者需要不斷向神靈表達感激。

從藝術理念來看,在希臘藝術思想中有兩個顯著的藝術理念。

其一是作品往往賦予理想主義,在推崇和敬重神的古希臘。

藝術家思想開闊、敢於創新,因此作品多表現理想主義。

其二是重視人的價值和人文觀念,極度讚揚人性美。

從其作品中,不難看出古希臘藝術家所傳達的審美特徵和藝術理念。

而一直以來這種精神,一直養育著西方美術史的發展。

在古希臘雕塑中,給世人留下諸多精美偉大的藝術作品。

古羅馬雕塑有幾個顯著的藝術理念,一是藝術題材上大多以貴族帝王為主,所以作品常賦予貴族氣息。

二是在古羅馬人思想中對真實極度追求,這一思想也體現在作品中,大多古羅馬作品都極力還原真實。

一直以來對美的理解,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看法與理解,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。

古羅馬時期對美的看法,就是在最大可能尊重物件原型的基礎上,突出物件的飾品、眼神、精神面貌、傷疤甚至是扭曲的肢體。

中世紀對於美的理解,就是千篇一律的華麗服飾、同一張面容的人物肖像、宏偉雄大的教堂、高度整齊的花草樹木和永遠安詳和藹的神像。

而這一做法的目的,便是側面對映教廷的偉大,與各個王國的強大力量。

他們以此來啟迪人們與信徒,從中汲取信仰安慰與教導。

眾所周知,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雕塑藝術。

文藝復興時代以來,西方凡表現英雄人物和帝王將帥的重要紀念物,便非這種形象莫屬。

騎馬像的製作便應運而生,順勢遍程古典傳統不可或缺的專案。

從文藝復興時代的傭兵隊長,到路易十四、彼得大帝這類君主,悉數都以立騎馬像作為紀念,它的來源就在帝國的羅馬。

古羅馬雕塑,沿襲了古希臘雕塑的傳統,但更加世俗化,從而在寫實主義的道路上邁出了更為堅實的步伐。

雕塑家在肖像作品中,首先追求模特外形的逼真,而且注意人物個性的刻畫。

&nbsp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