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傳世古,黑漆古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這一地區的銅鏡,主要鑄有浮雕式畫像鏡、神獸鏡和龍虎鏡。
而其中以盛產和出土畫像鏡居多,也為其特色之一。
由於畫像鏡形體大,內容豐富,雕鑄精緻,素為中外學者所重視。
畫像鏡的浮雕藝術風格,完全不同。
畫像鏡的紋飾佈局,採用四分法,鈕座外的主要部位分成四區。
每區之間隔以乳釘,花紋講究對稱,表現技法採用斜剔法平面淺浮雕。
這是東漢畫像石刻常用手法,頗具裝飾趣味。
畫像鏡是漢鏡的尾聲,卻給人以“曲中奏雅”的強烈感受,如同夕陽晚照,分外燦爛。
會稽銅鏡中的畫像鏡,在我國銅鏡發展史上是獨創一格的。
在畫像鏡產生以前,已有“上有仙人不知老,渴飲玉泉飢食棗,浮游天下遨四海”之類的銘文。
但明確把西王母、東王公作為主題紋飾,卻首先見於畫像鏡。
把一個完整的歷史故事作為紋飾的題材,也是畫像鏡開創的先例。
除了人物鏡之外,從漢代開始還有很多獸紋鏡。
像是東漢的鎦金盤龍鏡,後漢的獸紋緣線雕獸帶鏡。
後漢的獸紋緣線雕獸帶鏡直徑21.1cm,重912g。
鏡形制呈圓形,圓鈕座外飾九枚小乳釘,花葉紋相間環繞,其外飾兩週凸弦紋寬頻。
外環區飾七枚四葉紋座乳釘,將主紋飾分為七區。
每區分置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神鳥、玄武、神獸等紋飾,紋飾屬高浮雕,構圖典雅華麗。
像是這樣的經典,還有後漢~三國的七乳線雕獸帶鏡。
&n,重449g。
它是圓形,半圓鈕,鈕外接八枚小乳釘,主區有七枚乳釘。
乳釘間飾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等瑞禽瑞獸。
跟這一件鏡子相同型別的流傳到現在的也有一些,比如後漢~三國的獸文綠線雕獸帯鏡。
&n,重731g。
它是圓形,圓鈕,圓鈕座,鈕座外飾九枚小乳釘和花葉紋相間環繞,其外飾一週凸弦紋寬頻。
七枚向內連弧紋座乳釘環繞,將主紋飾分為七區。
每一區分置青龍、白虎、羽人、神鹿、玄武、青羊、神獸等紋飾。
紋飾構圖典雅華麗,線條婉轉流暢。
鏡緣內圈飾一週鋸齒紋,外圈是一週環繞變形四神紋。
最主要的是陳文哲眼前這面仿古銅鏡,是一面黑漆古,這能夠仿製出這麼精美大氣的黑漆古,還真是不簡單。
黑漆古,是指古銅長期存放在大氣,在銅表面會生成一層極穩定的保護薄膜。
主要是鹼式硫酸銅呈橄欖綠色,還會產生氧化銅黑色,硫化亞銅黑色,及氧化亞錫棕黑色。
年代越久則鏽層加厚顏色也變深,俗稱為“黑漆古”。
若長期在手中把玩,則會使表面光亮如鏡俗稱“傳世古”。
但在這類古銅中也產生電化學腐蝕,故是“啞聲”。
若古銅長期在乾燥的環境中(大氣中或土中)也會產生氧化銅和氧化亞金星呈深黑色,俗稱“黑漆古”。
 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