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則其本身重量和鏡面厚度,將達到無法預知的程度。

而且很難保證鏡中的影像,還是一個“正常”的人形。

但是,以“龍紋矩形銅鏡”來看,很明顯這是一面體積龐大的穿衣鏡。

雖然重量達到了一百多斤,但是其厚度僅為1厘米;

這就說明當時“齊國”匠人的冶煉技藝,甚至達到了世界頂級的水平。

他們既要保證映出的“人形”不至於太過變形,同時也要將整個鏡子的厚度減到最低,這樣的技術就是今天也很難做出來。

當然,或許有朋友對此並不相信,那是因為今天的鏡子多為平面的“玻璃鏡”;

這裡不妨簡單的做個實驗,就拿一片常見的光滑金屬來看,其映出的多為變形影像。

但是想要讓其呈現出“正常”的影像,那就必須將金屬片壓彎到一定程度。

而這個金屬片的彎曲程度,在古代就是“銅鏡”的厚度了;

不僅如此,在春秋戰國時期,由於青銅本身比較脆,就連戰爭所用的刀、劍等,其厚度也多超過1厘米。

那就更別說,既要保證“正常影像”,又要做成美觀的正方形,同時還要保證其1厘米的厚度了。

對此今天有專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,如果要仿製“龍紋矩形銅鏡”,一樣的材質,一樣的造型,但今天做出來的“鏡子”其厚度要遠遠超過了1厘米;

當然,“龍紋矩形銅鏡”的背面,還有十分複雜的裝飾花紋。

要想在這麼“薄”的青銅器上雕刻出花紋,其難度更加高,甚至很容易發生整面銅鏡的斷裂。

公正的說,暫且不說“龍紋矩形銅鏡”的厚度如何,花紋怎樣,僅是其1.2米高的“鏡面拋光”就是個技術難度非常高的工程;

畢竟其材質是相對粗糙的“青銅”,如果以同樣的材質,就算利用“現代機械”來拋光,這麼大體積同樣很容易發生斷裂。

也正是基於如此高的技術難度,專家這才說是“超前科技”;

當然,考古專家也好,史學家也罷,甚至文物修復專家等,他們直到今天也沒搞清楚,兩千多年前將匠人是如何利用純手工製作出如此龐大“穿衣鏡”的。

不管怎麼說,從這件“龍紋矩形銅鏡”的技術含量也能看出,兩千多年前的“齊國”是多麼的強大了;

就在2002年,國家頒佈了64件“禁止出國(境)展覽”的國寶級文物名單,“龍紋矩形銅鏡”就位列其中。

如果不瞭解情況,只是知道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面古代青銅鏡,那還有疑惑。

就這麼一面大鏡子,至於禁止出國展覽嗎?

但是,只要瞭解情況,就完全明白了,這麼高科技的一面青銅鏡,到現在都很難複製出來,也就知道為什麼它是寶貝,為什麼不能出國展覽了。

這種等級的至寶,就算是現在也算是我們國人的驕傲。

它最起碼能夠證明,在古代我們國家的一些手工匠人,真的是很厲害。

這樣能夠振奮國人精神,可以讓一些跪的久了的人,能夠稍微挺直一下腰板的東西,怎麼能不好好保護?

而像是這樣的國寶級文物,國內有多少呢?

肯定有很多,其他不說,只是一面青銅鏡,就有多少國寶級的?

鏡鑑乾坤——青銅古鏡之中,只要是比較有名的,都出現在了眼前這座農村之中的一家集體博物館之中,這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成就吧?

&nbsp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