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鞏義龍窯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花神杯的品種實在是太多,要是全部做一遍,那就沒問沒了了。
所以,陳文哲挑選其中的經典器型,做了一遍就算。
到了此時,歷代以來十大名杯,他已經做了九種。
而最後一種是鴨形杯,
鴨形杯,是唐代比較流行的杯式之一,也是多為三彩器。
鴨形杯造型生動,通常呈臥鴨姿態,鴨嘴銜住杯體。
這種杯子也可以當作燈盞使用,因而又被形象地稱之為“鴨形燈”。
這其實跟仕女燈一樣,沒什麼好奇怪的。
古代很多杯子,其實是都可以當做燈用的。
比如盞,倒上油,放上一根燈芯,這就是一隻最簡單的燈盞。
這種唐代的鴨形杯,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唐代鞏義窯鴨形杯。
鞏義窯始於漢,當時燒造陶器。
發展於北魏,這一時期開始燒製瓷器。
成熟於隋,鼎盛於唐,衰落於宋金。
北朝時期生產青瓷、白瓷,填補了中國陶瓷史上的空白。
隋代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,唐代主要生產白瓷、絞胎瓷、黑釉、黃釉瓷等。
這些燒製出來的作品,無不體現出當時匠人高超的工藝技術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內涵。
鴨形杯是唐代流行的杯式之一,雖然不是多麼珍貴,但是想要做好一件鴨形杯,還真是不太容易。
特別是想要做好一件唐三彩的鴨形杯,如果還是鞏窯鴨形杯,那就一定要了解這座窯口,瞭解這種杯子。
一般樣式都是鴨臥於地,回頭用嘴銜住杯體。
杯身裝飾有圈狀印花,這種紋飾象徵著五穀萌芽,是吉祥如意的象徵。
二一年的時候,在北河邢市,一個叫十里亭鎮王窯村的地方,一處農田發現一座因雨水沖刷而暴露的古墓。
經考古人員搶救性清理,發現該墓葬為弧長方形尖券頂墓。
開啟墓室之後,出土陶罐兩件,青釉瓷碗一件,其中就有一件鴨形杯。
透過出土器物、墓磚及墓葬形制判斷,該墓葬年代為隋——初唐。
河北古屬燕趙,文化底蘊深厚,源遠流長,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,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唐風唐韻。
要說這一時代的精品陶瓷,自然就不能撇開邛窯。
2006年春節期間,在央視舉辦的cctv首屆賽寶大會上,邛窯一位收藏家的釉裡紅瓜稜形水盂一舉奪得銅獎,被譽為“天下第一紅”。
邛窯於上世紀三十年代被盜掘,及八十年代以來的兩次古陶瓷研討會之後,又一次引起世人的關注。
換源app,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。】
其實,這種銅紅釉邛窯器及殘片,在邛窯過去的考古發掘中時有所見。
因為邛窯的燒造技藝,在唐代已達到相當的高度,並在此基礎上於五代時期實現了新的飛躍。
在唐到五代時期,川都平原經濟發達,推動了城市的繁榮,為陶瓷業發展提供了直接動力和市場空間。
當時,邛窯已普遍使用的龍窯,進一步得到改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