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的洋務運動,也影響到鑄幣業。

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(1887年)委託使英大臣,在英輪訂購全套造幣機器,並在粵省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。

其後,各省紛紛仿效,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、銅元。

包括粵省錢局在內,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倫敦伯明翰造幣有限公司。

英輪大工業的介入,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。

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,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。

這些“光緒元寶”當時共十九個省局鑄造,所以各個省份的都有所不同。

除中央戶部,地方省所鑄銅元,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。

這批光緒元寶1898年1907發行,正常成色為89%90%。

正面鑄有銘文,頂部鑄楷體“XX省造”或“造幣總廠”。

底部鑄貨幣價值如:“庫平七錢二分”,中心直讀“光緒元寶”四字,幣中心為滿文“光緒元寶”。

銀幣背面外圈頂部,用小號英文標準字型銘“XX省造”或“造幣總廠”字樣。

下面為英文貨幣價值,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,品相精緻,其審美風格獨特。

錢幣雖小,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。

而到了北洋時期,銀幣已經有很多版別。

像是北洋34年長尾龍版長尾龍配長雲,這是最常見的版別。

還有北洋34年,長尾龍錯配短尾雲,這個版相對少一些。

其他的還有北洋34長尾配左上短雲,北洋34年短尾龍版短尾龍配短雲,北洋34年短尾龍土金版,這個金旁的寫法少了上面的一橫。

像是這種特殊的銀幣還有北洋34年開雲版,雲有一個開口。

除此之外還有小字34,34略小,龍身類似33年:平額龍鯪略顯模糊。

最後是北洋34年異體字版,卷3旗4,北洋大名譽品。

卷3旗4,羅馬體這個版更少,又叫藝術體版,北洋34年版別中排名第一。

還有北洋34卷3異4,34卷3高4,34箭3旗4,肥卷3版等等。

在1899年,清政府想收回北洋造幣廠的鑄幣權,後經榮祿等大臣保奏,方使北洋鑄幣廠保留了下來。

光緒元寶戶部一兩銀幣也是一種很經典的銀幣,因為戶部庫平一兩為我國最大的機制龍銀。

戶部一兩可由“兩”字筆法從“人”、或“入”分為兩版。

該幣市場價值高,市場價值應當在百萬以上。

在清代為了流通兌換行用時的方便,官鑄的很多面值是一兩的銀幣,多有鑄成實重為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銀幣版式。

如戊申吉字大清銀幣庫平一兩、戶部光緒元寶庫平一兩、光緒三十年HUB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、中外通寶關平銀一兩等等。

這些都有實際重量為一兩型,和重庫平七錢二分的流通壹圓型兩種版式。

重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硬幣,實際重量為26.7g左右,外徑大小為39mm,厚度2.5mm。

該版鑄造模具不同於實重平一兩版,僅作為軍餉流透過極少,存世量稀少。

正面“光緒元寶”以及所有文字的筆劃中,均藏有圓點形暗記,絲毫不影響文字書法的大氣沉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