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古年號錢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之所以留下那麼多古錢幣不出手,絕對不是因為他們不懂行,不認識,而是向著留著點跑路的經費。
相比石佛、銅鐘,甚至是一些瓷器,古錢幣的個頭太小了。
如果找到一些珍貴的古錢幣,手裡攥著十幾二十個,不管走到哪裡,都會有飯吃,而且肯定能利用這批錢幣,過的和好,甚至是獲得東山再起的本錢。
這才是這麼多古錢幣窖藏,留在一些隱秘之處,沒有被那些傢伙流入市場的主要原因。
這是他們的後路,畢竟知道古錢幣之前的,就算是在最專業的盜墓分子手中,也沒有幾個掌眼能夠全知全能。
當然,只要有點文化底蘊的人,都可以從那些儲存完整的古幣文字上,簡單判斷出一些價值。
所以,他們也稍微做了一些歸納。
比如最後一處窖藏在北河省,是在一處基督教堂附近發現的。
這處窖藏開口距地表1米,形制已不可辨,僅存部分牆壁,殘高1.5米,殘寬0.9米。
根據發掘情況推斷,錢幣入藏時散置於兩個倒置的瓷罐內,再埋入土窖。
由於管道溝內潮溼,錢幣大多鏽蝕嚴重,部分錢文漫漶不清。
經過那群盜墓賊初步清理,發現錢文可辨識的錢幣3393枚。
這些古錢分別屬於漢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兩宋、金、元等7個時期。
另有不可辨認的658枚,這些古錢都轉運到了另外一處大墓之中。
“咦?居然是一處元代大墓?”
發現了三處大型的古錢窖藏,本來陳文哲以為收穫就這些了。
沒想到,最後他追蹤這些古錢的流向之時,還能發現一處元代大型墓葬。
只不過,這座元代的大墓,好像在那群盜墓賊發現之前,就已經被人盜掘一空了。
仔細回溯關於那座元代大墓的情況,陳文哲最後臉上露出了笑容。
那座大墓的規格很大,在被人盜掘之後,很多珍貴文物都被盜走,但是,作為數量最多的古銅錢,卻留在了那座大墓之中。
數量太多,價值自然不高,再說,太重也不容易搬運,所以就留在了大墓之中。
就是因為這座大墓有不少古錢,加上墓穴完整而隱秘,所以從其他地方發現的古錢,最後就被藏在了這裡。
“正定時期的大墓?好像這一時期還出土過窖藏古錢吧?”
陳文哲透過回溯,可以看到很多被整理出來的古錢,當然只是簡單的按照年號整理了一下。
這些可辨錢文的錢幣,大多為年號錢,自然整理起來不難。
其中年代最晚的,為元至正通寶。
至正通寶鑄於元順帝至正年間(1341—1368),分為紀年錢和紀值錢兩類。
其中紀年錢正面為漢字“至正通寶”,背面穿上有八思巴文“寅”“卯”“辰”“巳”“午”等地支字樣,分別代表至正十年至十四年。
 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