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官古窯成重霽紅,最難全美費良工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感覺李金鯉最近的眼光提升了,所以對於李金鯉最近兩個月送過來的各種古董,陳文哲稍微重視了一些。
目光掠過那些接底的,復燒的,再去掉那些高彷的,陳文哲還真就又挑選出來了幾件有意思的作品。
加上那件紅色的盤子,這些瓷器的價值已經不低了。
再次端詳那隻銅紅釉的盤子,只見它敞口,弧壁,圈足。
造型規整,盤形周正,胎體堅硬細密,形制優美。
器內外壁皆施霽紅釉,口沿留有一線「燈草口」,對比鮮明。
釉色深沉勻淨,紅釉泛黑紅,釉質光亮,釉面瑩潤。
器底施白釉,書「大清康熙年制」六字雙行青花楷書雙圈款。
霽紅釉在永樂及宣德年間已成功燒製,但由於製作繁複,耗資巨大且良率極低,便廢棄不造。
康熙年間成功復興霽紅釉燒製技法,只不過這種技法要求財力,所以一般人燒不出這麼好的盤子。
陳文哲很清楚,這種古代配製紅釉料時,往往將黃金、珊瑚、瑪瑙、玉石等珍貴之物,碾成粉末摻入其中。
可以說,這種瓷器的每一次燒製,都不惜工本。
而由於霽紅釉的生產氣氛不易控制,成品率卻是相對很低,因此更為名貴。
加上這隻盤子儲存的又好,看著就如同剛剛出窯的新品一樣,自然就沒有人會想到,它就是一件真品。
玩收藏的人,都聽說過一句話,那就是所謂的舊器如新。
可惜,很多人都不一定要了解,這句話的來歷!
所謂舊器如新,是有特定的環境所形成的。
例如:景鎮御窯廠特別為宮中所燒製的日用瓷器和祭祀瓷器,從來都沒有拆過包裝的。
現在故宮裡依然還存有清康熙一朝的,從來沒有拆過包裝的瓷器。
當把這樣的瓷器拆開後會發現,經過200多年,這些瓷器依然和新制作出來的一樣,因為沒有任何的使用痕跡!
而市場上所能見到的所謂舊器如新,更多的是新制作出來的東西。
無論是高彷還是精彷,甚至是所謂按照原品複製的,依然會有其特徵,這些特徵就是新!
而且雖然經過人工處理過,依然能夠看到出窯火的明顯痕跡!
這並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,只能是多看,多研究,多多揣摩才能感受的到!
玩收藏的人都想著要變現,這沒有錯誤。
但是市場上能高價銷售的東西,未必就是真東西。
這個首先要弄明白,畢竟太多的人沒有見過或者見過太少的真東西。
去博物館看的人,大多數是走馬觀花,只有極少數人才會帶著問題去尋求答桉!
因此對於舊器如新這個概念,首先要弄明白,然後要帶著很多問題,去看待你手中所得到的所謂舊器如新的“藏品”。
這樣你才能不斷的學習和進步,否則就又成了接盤俠!
陳文哲剛開始也是翻了經驗主義錯誤,看到這種盤子,自然就會選擇避坑,也就是不認為是舊器如新。
可是,當他認真起來,卻是能夠快速發現,這還就是一件舊器如新的珍品。
這一次李金鯉可是發財了,他之前買下的那麼多彷品,應該花了不少錢。
而只要這一件,就應該能夠讓他回本,並且暴富一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