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屈指可數的定窯黑釉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過去我們講到定窯,都知道定窯的白瓷如何如何好,白瓷的象牙白代表著定窯的鑑別標準,甚至視為唯一標準。
然而那都是在過去,我們對定窯的瞭解,僅侷限於明清時期的一些記載,以及民國時期古玩行的認識。
經過了最近改革開放的四十年,我們的基礎建設、高鐵、城市改建,以及南水北調等大型的開工,就像把中國的現有土地翻了個遍。
這是幾千年來,土地開鑿總合的N多倍,出土了不計其數的歷代歷史器物。
由於我們還停留在五十年代的認識上,很多出土的從未見過的、博物館裡沒有的、與以往書本上不一致的,統統被否定。
在這種情況下,更由於國內的政策、職能機關的特殊情況,大量的高階藝術品流向海外,豐富了世界上各大博物館的收藏。
這不得不說,吃飽吃好之前,藝術、文化想要得到發展,還是比較困難的。
話不多說,定窯的歷史從目前來看,最少始於隋代,當然,應該是更早。
而過去我們認為的定窯始於晚唐、精於北宋的觀點,是非常淺浮的認識。
隋代定窯,實際上已經生產出了非常精美的“瓷器”,而且也有非常成熟的醬釉。
這一點,我們可以參照《定窯瓷器探索與鑑賞》。
其實定窯的品種,至少有二十種,其豐富的程度,是以往從未敢想象的。
就拿史書裡曾不止一本里提到的黑定來講,這種黑釉定窯在定窯總的產品中的比例極少。
之前的那件定窯白瓷鼎是珍寶,但是,不是所有定窯白瓷都是珍寶。
只不過是因為那件瓷鼎是鼎,是重器,所以他才是定窯白瓷之中的珍品。
但是,如果是定窯黑釉,幾乎每一件,都應該是定窯瓷器當中的珍品。
這就是定窯黑釉,在定窯之中的地位。
定窯的黑釉,大概出現於十世紀早期,但是產量極少,到了十二世紀時,才出現較多的黑定。
儘管這樣,黑定的產量也佔不到總產量的不到千分之一,今天流傳下來的更是屈指可數。
現在已知的各世界大博物館藏的黑定,整理一下就知道數量有多麼稀少,也能看出是什麼年代出品的數量多。
比如漂亮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定窯系黑釉斗笠盞,生產於1112世紀。
英倫博物館藏黑定斗笠盞,也是出現在1112世紀。
霓虹靜岡縣美術館的黑定金彩斗笠盞,也是產自這個時間點。
其他還有霓虹藏北宋黑釉金彩(脫落)盞、彎彎故宮博物院藏兩件宋、金鷓鴣斑斗笠盞,都是出自差不多的時期。
霓虹那邊的定窯器不少,像是一件霓虹舊藏,曾經在佳士得拍賣。
那就是所謂“天外飛天”盞的一件真品,除了這件還有歐洲私人藏的兩件十世紀的窯變斗笠盞和北宋褐釉盞、以及神都私人手裡的一隻。
可能民間還有幾隻,從這些瓷器可以看出,定窯黑釉盞的存世量僅僅如此而已。
定窯黑釉琢器,就更是少之又少。
琢器,是指不能在輪車上,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。
這樣就更加難以製作,所以數量更少也是應該。
歐洲私人藏的五代定窯黑釉梅瓶、北宋定窯黑釉人物造像、香江蘇富比拍賣的那件金代黑釉金彩(彩脫落)等,都是極為有限的定窯黑釉。
這些定窯黑釉之所以珍貴,肯定是因為其工藝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