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打撈正式啟動,清理工作中不斷有驚喜出現。

在最近預處理階段時,古船北部同時發現了船舵和鐵錨。

船舵的舵杆殘長約5.6米、直徑42厘米,裹著52道寬約7厘米的鐵箍,起到加固作用;

舵柄由鐵箍將3根木材緊箍而成,最長處約6.26米。

鐵錨為四爪錨,長3.3米(不含鐵環),這應該是目前國內發現較大的古代四爪鐵錨。

此外,剛才清理出600多件瓷器,大多產自德化窯的出水陶瓷器。

包括“道光年制”款綠釉杯、粉彩二甲傳臚圖杯、豆青釉碗等。

其中高60厘米的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圖雙耳瓶中,藏了50件製作精良的青花團龍紋杯。

這一次出現的瓷器不少,但是陳文哲還是輕易就分辨出,這些瓷器的產地不同。

除了那些大器像是德化窯的瓷器,其他還有部分,可能產自宜興窯和胡建地區其他窯口的其他陶瓷器。

而這些瓷器之中,最好的、最珍貴的應該是藏在大型器內部的一批瓷器。

比如那件青花團龍紋杯,它窄底寬口,杯身整體為青白色。

杯體四周配有祥雲環繞龍身,組成的青花團圖形,整體配色清雅又不失大氣。

而其載體,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圖雙耳瓶的整體顏色,因海水侵蝕已有些變色。

不過雙獅耳飾及瓶身上,以青花繪有松下高士圖,卻依然清晰,圖桉惟妙惟肖。

陳文哲知道,這種款式流行於晚清時期,多用於陪嫁妝奩,民間俗稱“嫁妝瓶”。

而在這些瓷器當中,最精緻的是道光JDZ窯綠釉杯。

這居然不是德化窯的瓷器,居然是景鎮出產的,只不過數量小了點。

從他藏在一件精品大瓶之中看,這種瓷器就比較珍貴。

這五十件團龍杯子,杯體約成人拳頭大小,杯身雖無其它圖桉裝飾,但均勻的上色也足見匠人的功力。

這些杯子杯身底部的礬紅彩書,“道光年制”篆書款識,是它身份的證明。

此杯器型端莊,釉色瑩潔溫瀾,自古以來龍象徵著權勢、高貴、尊榮。

團龍也寓意著團團圓圓,到了後期吉祥寓意加強。

這樣的杯子,一邊都是整杯配以祥雲圖桉,便得團龍更加華麗生動。

團龍紋最早起源於唐代,繪飾時將龍的形體處理為圓形,是瓷器上普遍運用的一種紋飾。

這一批青花團龍杯,杯身繪團龍紋,以青花繪外側線條,龍紋描繪細緻,龍身彎曲虯長,身形矯健,龍爪粗壯尖銳,十分生動。

繪畫筆觸細膩,畫筆精妙,功力深厚,極具時代特徵,胎釉上乘,這絕對的景鎮出產的精品青花瓷。

當然,景鎮出產好的青花,沒有什麼奇怪的,但是在這裡還有景鎮出產的綠釉瓷器,那就比較奇怪了。

一條主要運載德化窯瓷器的商船之上,出現五十多隻精品青花團龍杯已經很難得,沒想到居然還找到了綠釉瓷。

在發現一件大型器之內,居然藏著更加精品的瓷器之時,先前打撈出水的一些大型瓷器,被陳文哲一一找了出來。

果然,這些大型器之內,都或多或少的藏有一些小型器。

這一方面的節省空間,另外一個方面,肯定是因為這些小型器更好、更加珍貴。

拿起一件綠釉杯子,它做工一點都不比團龍杯差,而且這還是一種創燒的綠釉瓷。

景鎮窯於明代宣德年間始燒綠釉瓷器,至清代早期又引入歐洲技術,創燒出一種西洋綠色器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