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巨大的寶藏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古代我國出口商品的老三樣:瓷器、茶葉和絲綢是必不可少的。
所以泰和號也不例外,除了絲綢和茶葉,其中名貴瓷器就近100萬件。
這些大多是霓虹、東南亞和歐洲各國商人訂購的貨物,價值不菲。
當然,泰和號跟泰興號一樣,為了多賺錢,他們也搭載了2000名乘客。
他們都是當時的富商、勞工和學生。
商人們想透過貿易發大財,勞工們(約1600人)打算出賣力氣,賺點生活費養家湖口。
學生們自然想著學有所成回來成家立業,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美好,大家都對這次航行充滿了信心與希望。
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,當年向澳洲移民的航線,就是這一條。
像是泰興號、泰和號這種商船,都有幫著移民,要不然他們也不會一次攜帶兩千多人上船。
1822年1月,也就是道光二年,泰和號在完成了人員及貨物的裝載後,從晉江出發。
泰和號此次出海的目的地是爪哇國,也就是現在的印泥爪哇島一帶。
此時的爪哇國,處於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統治之下,海上貿易發達,這也是泰和號去那裡的主要原因。
泰和號的船長是一位訓練有素的老資格船長,富有豐富的航海經驗。
在過去的幾十年裡,他每年都要往返一趟華夏與爪哇國的航線,對那裡的海況十分熟悉,可以說是瞭如指掌。
泰和號的噸位表明,一般情況下它是不會沉沒的,因為它太強大了。
但是,凡事都有例外,這次的泰和號遇到了麻煩。
因為它改變了航線,走上了陌生的海域,它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。
那為什麼好好的熟路不走,卻改道呢?
那是它不得不這樣做了,也算是逼不得已。
因為船上,這次裝載了太多的金銀財寶和近100萬件名貴瓷器。
這些都引起了常年在海上劫掠的海盜們的注意與極大興趣,他們以鷹一樣的眼光和超乎常人的嗅覺,盯上了這艘肥船。
此時,防海盜劫船就成了頭等大事。
雖然泰和號船尾設有炮倉,裝備有大炮,但對起來海盜船,他們還是顯得力不從心的。
惹不起,咱躲得起。
為了安全和保險起見,船長臨時決定改變航行線路。
他們繞道西沙,穿越印尼的蓋斯潘海峽。
這個海峽普通人根本就查不到名字和具體位置,應該是譯名問題。
就這樣,他們打算抄近道到達目的地。
正常情況下,泰和號應該走和鄭和下西洋時,去爪哇國一樣的路線。
幸運的人都一樣,不幸者卻各有各的不幸,不幸的泰和號是如何沉沒的?
透過回朔,陳文哲發現,它居然不是被擊沉,而是撞礁沉默。
1822年2月5日晚,當一路順風的泰和號,駛到蘇門答臘和爪哇島之間的貝爾威得淺灘水域時,不幸發生了。
這時的海上突然颳起了勐烈大風,倉促之間,船帆的角度沒來得及調好,輪船便被風吹得偏離了航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