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最後的見證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當然,從此也可以看出,船上運載的貨物,絕大多數為陶瓷器。
只是隨便看看,這海底的瓷器,就超過幾萬件。
這些瓷器中絕大部分為青花瓷,還有一部分白釉、五彩、青褐釉瓷器。
甚至在其中,陳文哲還看到了一些紫砂等。
這些瓷器大都是18世紀和19世紀初,德化生產的用於出口亞洲市場的青花瓷。
瓷器種類主要以青花盤、碗、杯、碟、罐、蓋碗等日用瓷為主。
像是青花折枝團花紋盤、青花折枝牡丹紋盤等等,都是些標準的出口外銷瓷。
其中的五彩瓷,應該更有價值。
這樣的瓷器,當年的泰興號上也有發現,並且拍賣過。
泰興號出水五彩盤、青褐釉碟,當年打撈上來的部分德化青花瓷器,都在德意志斯圖加特拍賣。
這些瓷器的故鄉德化,也曾前往拍回了72件古瓷珍品。
然而大部分出水瓷器,現在流散世界各地,且多數為私人藏家收藏,國內罕有收藏。
很長一段時期泰興號出水瓷器的整體面貌,我們是不清楚的,對其研究也是不充分的。
直到2018年11月,泮廬集團從英倫聯邦貴金屬公司,購回12萬件“泰興”號沉船遺物。
這批隨著“泰興”號沉寂海底200年的珍寶,終於有機會踏上故土。
2020年,泮廬集團向華夏航海博物館,捐贈100件“泰興”號沉船出水瓷器。
之前因為國內很少能見到“泰興”號沉船出水瓷器,研究也並不充分,所以幾乎沒有舉辦過“泰興”號沉船主題的展覽。
“泰興”號沉船出水文物特展,是以華夏航海博物館館藏“泰興”號出水瓷器為基礎,聯合德化陶瓷博物館和泮廬集團聯合舉辦。
是國內就“泰興”號沉船出水文物,首次大規模展出,也是一次難得的原創展。
展覽中展出400餘件“泰興”號沉船出水瓷器,涵蓋青花、白釉、五彩、青褐釉等多個門類。
囊括碗、盤、碟、杯、缽、瓶、盒、凋塑等10餘種器型,基本可以展現“泰興”號出水德化窯瓷器的整體面貌。
現代社會,隨著網路的興起,很多東西都被曝光在網路之上,因此泰興號上出水過一些什麼瓷器,才為我們所知。
像是德化窯青花靈芝紋盤、德化窯白釉人物像等等,都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還有出水的青花花卉紋盤,也是其中的代表作。
晚晴時期的青花瓷,主要是以碗、盤、碟、杯、盒、勺等日用品為主。
這些瓷器裝飾洞石、花卉、花籃、圈點、人物、文字、山水、動物等圖桉,佈局疏朗、器型規整、紋飾多樣。
比如眼前的一件青花粉盒,這種產品在德化各窯址中都有出土。
從此也可以充分體現了德化窯,作為我國古代外銷名窯的重要地位。
以前陳文哲知道德化窯出口厲害,但是他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。
可現在他知道了,透過這幾次發現沉船,特別是沉船出水瓷器,就絕對看到德化窯在出口方面的優勢地位。
這一切的發現,再現了德化窯這一著名外銷窯口的千年發展史。
也讓德化,坐實了我國三大古瓷都之一的江湖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