琺琅彩瓷的製作,就是把我國文化精髓之一的書畫,移植到工匠技藝的瓷胎上,這才是使我國瓷器登上了藝術的頂峰,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。

再看看歷史記載的雍正,是如何指導瓷器製作的。

從傳世的作品中,能看到雍正皇帝所追求的極致!

雍正對繪畫中的人物形象也有品評:“美人頭大了,另改畫,下頦、肩膀俱要襯合著畫”。

“西洋人郎世寧畫過的者爾得小狗雖好,但尾上,毛甚短,其身亦小些,再著郎世寧照樣畫一張”。

雍正的仕女圖,還有康熙的影子,但是比例更加完美!

一針見血地點出比例失調,目光之敏銳可見一斑。

雍正對各行業皆有所知,根據當差者的特長指派活計,欽點“花卉著吳璋畫,石頭著陳善畫”;

“傳與蔣廷錫畫花卉二張,其點景石頭令伊著會畫石頭之人畫”;

“畫畫蠻子內有懂得宮衣的著他畫樣”。

並且打破各行各作界限,用其所長,諭令郎世寧為金胎琺琅杯畫樣、在棕竹邊漆背書格上畫山水。

又明諭畫年畫和絹畫的戴恆、湯振基改畫琺琅。

雍正朝後期的琺琅彩瓷,擺脫了以往在構圖上的程式化,在瓷胎上畫出了一幅幅微縮的宮廷畫,出類拔萃。

目前發現最美的一幅山水畫琺琅彩小碗,也是出自雍正時期。

說到琺琅彩的古董,每一件都不簡單!

每一件發現的真品,都可以用珍寶兩個字來形容。

而其中的佼佼者,就是這件琺琅藍彩山水紋碗!

一隻小碗,卻成為雍正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存在。

清朝時期的好瓷器,還是蠻多的,但在山水碗系列之中,雍正時期的山水紋碗,可以說是以青花著名,而且釉水獨一無二的顯得異常“清秀”。

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古董收藏家,都喜歡這一種“雅”碗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
這隻雍正琺琅彩山水碗,山水繪畫堪稱一絕,青花顏色真的太漂亮了。

這一隻清雍正時期的琺琅山水碗,如今被珍藏在彎彎故宮博物館之中。

最特別的地方,就是因為這一隻碗的釉水太漂亮了,算是精品之中的精品。

有一些雅器,就是為那個時代而生的。

這一隻瓷胎畫琺琅藍彩山水紋碗,就是其中之一。

仔細看這一隻碗,弧形與深壁的配合,很符合整個雍正時期的碗特點。

尤其是矮圈足的這一種配合,讓整個碗顯得很秀氣。

還有就是這一種青花釉水,真的太秀氣了。

雅字配合著薄胎的白釉感覺,就能感受到這一隻碗夠雅緻的,而且完全沒有過多熱鬧的意思。

很多收藏大家都喜歡好的碗,但這一隻碗感覺很安靜,尤其是畫面也是十足的秀氣。

細觀整個弧形的碗壁,它的一面彩畫藍料山水很別緻,而且畫中的山崖石壁畫得超細緻。

可以說,每一個細節線條的變化都非常好,可以一眼就能感受到。

尤其是青花料所暈染出來的,那一種濃淡色澤的轉化,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技法體現。

像這一類的山水碗,再配合著一首當時的詩句,整個碗的意境感就顯出來的。

可見當時的匠人,對這一隻山水碗的態度,是十分入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