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定窯印花,藝精奪冠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宋代之時的瓷器比較有名,有著牡丹紋的瓷器,存世的很多。
那個時期,有將牡丹紋,用作輔助紋飾的。
如定窯、耀州窯的刻花、印花鳳銜牡丹紋。
要真說牡丹紋精品瓷器,就不能不說定窯。
也許是因為從唐、五代開始,就產黃釉、黃綠釉及褐綠釉瓷器,所以顏色比較豔麗的牡丹紋,定窯瓷器就生產國不少。
明曹昭《格古要論》:“定窯燒瓷,以宋宣和、政和年間最好。”
而定窯白瓷植物紋飾中,牡丹紋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。
定窯牡丹紋飾,主要表現形式為刻花與印花,紋飾紋刻精細,線條清晰。
同時也反映了,印花脫模技術水平的高超。
綜觀定窯刻花牡丹紋飾,其超凡的藝術魅力,源於遊刃有餘的精湛技藝。
特別是其刻花工藝,那麼這種工藝為什麼叫刻花,而不叫雕刻呢?
其實主要就是因為當時這種工藝,主要用來雕刻花卉,其中就有牡丹。
這種雕刻技法,還是十分高明的。
刀鋒入胎富有變化,刀刃直入線條則窄,斜入則寬;
使力輕則刀跡淺,使力重則刀跡深,變化無窮,耐人尋味。
綜合技法的應用,使畫面更生動,也更耐人尋味。
定窯現存大件刻花牡丹紋飾的瓷器極少,僅見宋定窯白釉刻花纏枝牡丹紋梅瓶。
此瓶高45.3厘米,口徑4.9厘米,足徑10.8厘米。
現藏故宮博物院,它小口外卷,短頸,豐肩,肩以下漸收斂,瘦足,造型修長,挺秀,俏麗。
瓶肩部刻劃菊瓣紋,瓶身刻劃纏枝牡丹紋,下部刻劃蕉葉紋。
所刻牡丹紋刀法勁挺利爽,刻、劃、剔兼用,深淺不同,寬窄各異,生動活潑,富有虛實變化。
秀麗清逸的牡丹,在柔潤白地上高雅浮現,具有玉質的滋潤。
這樣的瓷器,就算是現代人做出來,也是十分漂亮的,就不要說是在千年之前的手藝。
更何況,梅瓶在定窯器之中,也算是大器。
因為定窯所生產的瓷器,多為小型器物,如碗、盤、盒之類。
如此大型的梅瓶,實在是極為少見的,尤顯珍貴。
只不過定窯碗、盤刻花牡丹紋,品種多數量大,也是最具特色的產品。
定窯的牡丹紋碗,一般都是敞口,而盤則是平底。
這為牡丹紋飾縱情表現,提供了方便,所以湧現許多經典圖案。
如一花式、兩花式和多花式等
無論花朵多少,都能給人們藝術享受。
一花式刻花,花多為豐滿碩大。
如北宋劃花牡丹紋花式大碗,高6.8厘米,口徑21.5厘米,足徑6.1厘米。
口緣鑲銅稜扣,碗內通壁與底,劃刻一折枝牡丹。
其做工刀刃銳利,以直鋒勾劃出的線條,猶如國畫中的鐵線白描,細而有勁,圓勻流暢。
畫面一花獨放,花朵碩大,約佔碗麵的一半。
其內紋飾向上包合六片花瓣,向下展開兩瓣,呈怒放態勢,照耀酷烈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