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千年定瓷的代表作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靜志寺地宮中所藏的文物,都與瘞埋的舍利有關。
這是一種祭祀禮儀,最終還是把這些寶貴的瓷器,或者說當時人認為最好的瓷器,供奉跟神靈。
這些宗教信仰影像下的佈施物品,往往是當時最高工藝水準製作的最為貴重之物。
單單以定瓷而言,定州靜志寺靜眾院兩座地宮所藏者,絕大部分都是罕見的藝術珍品。
而藝術珍品四個字,是怎麼來的?
難道只能是名窯、貢品加持?
肯定不是的,主要還是看工藝。
就看一件靜志寺地宮藏出土的北宋白釉“孟”字款蓮紋碗,它的工藝,就很能說明問題。
北宋白釉“孟”字款蓮紋碗,高7.4厘米,口徑21.7厘米,足徑9厘米。
碗直口微內斂,斜腹內收,圈足外撇。
外壁刻仰蓮紋三重,刻花刀法嫻熟。
外底刻“孟”字,應為孟姓施主定燒後,施入塔基地宮之供養物。
之所以說這件瓷碗,是因為其工藝運用了刻花和印花技術。
還有,其白釉也不是簡單的白釉,也可以稱之為粉釉,這件瓷器也可以說是粉定。
之前就說過,印花是先將花紋圖案刻劃於陶範上,然後再將坯泥壓於陶範上成型,使花紋印在器物裡面,是一種集裝飾與成型於一道工序上的先進工藝。
許之衡《飲流齋說瓷》雲:“宋瓷之佚麗者,莫如粉定,粉定雕花者,窮研極麗,幾於鬼斧神工。”
所謂粉定,是指其胎質白似粉,其釉為白玻璃質的定窯白瓷佳品。
而窮研極麗幾於鬼斧神工,指的就是定瓷的刻花及印花工藝。
宋代柴、汝、官、哥、定五大名窯,多以顏色釉瓷而享名於世。
唯獨定窯為白釉瓷,如果沒有這些精湛的刻、劃、印等裝飾工藝,定窯是很難與其他名窯比肩的。
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定窯器,都是藝術珍品的原因。
現在陳文哲既然已經仿了碗、盤,那瓶子自然也不能放過。
因為靜志寺地宮之中的藏品之中,瓶子的數量可不少。
其中的精品也很多,比如靜眾院地宮藏白釉蓮紋金裝長頸瓶。
它高19.3厘米,口徑6厘米,足徑8.9厘米。
侈口,長直頸,圓鼓腹,大圈足。
頸飾弦紋,肩飾菊紋;
腹刻仰蓮紋三重,花辦修長,富於立體感。
瓶口配卷枝鈕覆葉紋鎏銀蓋,並以鎏銀片包鑲圈足,即所謂“金裝定器”。
早期定瓷的裝飾以胎上貼塑、旋紋為主。
入宋以後,又發展出了刻花,模壓印花等工藝。
刻花即在諸如盤、碗、瓶、罐等器物裡外刻劃各種花紋圖案,使之具有淺浮雕藝術效果。
題材以蓮辦紋為主,有單層、雙層、三層和變形蓮辦多種。
靜眾院地宮出土定的窯北宋白釉刻花蓮辦紋長頸瓶,口徑4.4厘米,腹徑12.2厘米,足徑8.4厘米,高18厘米。
喇叭口,細長頸,頸部飾六瓣仰蓮紋,花辦劃有筋脈。
肩部寬闊,上刻覆蓮紋,花筋葉脈明顯。
扁圓腹,肩腹交接處飾兩道凹弦紋,腹部刻重辦仰蓮紋,平底,寬圈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