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窯出自定州,而想要生產定窯器的原材料,去定州岸邊的現代定窯工廠去買,就肯定能買到。

所以,陳文哲也不怕找不到合適的礦料。

胎釉沒問題了,那最後就剩下工藝了。

定窯作品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裝飾,它生產的瓷器,裝飾方法有印花、刻花、畫花、剔花、金彩等。

印花這種工藝,陳文哲雖然沒有用到過,但是到現在一直流傳著,甚至還更加發揚光大。

定窯印花裝飾,出現於北宋中期,一出現即十分成熟,似乎沒有什麼發展階段。

這種藝術現象,並非定窯印花獨有。

在華夏陶瓷史上,尚有其他例項,如後來元代青花的突然成熟出現等等,均與其特定的環境有關係。

為什麼在宋代,特別是定窯瓷之上,印花工藝突然就大規模利用了起來?

主要還是因為定窯的紋飾太多,如果大規模生產,全靠人工一件件的手繪、雕刻,實在是太慢,所以就有了印花工藝的崛起。

當然,定窯的印花工藝,刻花工藝、甚至是剔花工藝,都不是突然出現的。

在古定州,石刻藝術發達,緙絲藝術也很有名氣。

石刻的工藝基礎,緙絲成熟的圖案,遂使定窯印花層次分明、線條清晰、佈局工整,成為定窯瓷器中首屈一指的產品,並對南北瓷窯產生較大影響。

定窯印花題材很多,主要以花卉、飛禽、走獸、游魚為主。

人物紋比較少見,僅見於少量的嬰戲紋。

花卉以牡丹、蓮花居多,菊花次之。

飛禽以孔雀、鳳凰、鷺鷥、鴛鴦、雁、鴨為主,多與花卉組合成佈局工整的圖案。

如鷺鷥、鴛鴦多與蓮花組合,孔雀多與牡丹組合。

走獸以龍紋居多,獅子紋較少見

游魚多為成對的雙魚,人物紋非常少見。

曲陽出土過,印花獅子舞紋盤,其他地方則沒見過。

嬰戲紋有嬰戲牡丹、嬰戲蓮花、嬰戲三果、嬰戲蓮塘趕鴨紋等。

宋代嬰戲紋較為流行,各窯均有嬰戲紋飾,而嬰戲三果紋則為定窯獨有。

其三果為桃、石榴和枇杷。

三果與三嬰間隔排列,器上滿飾纏枝,三嬰姿態各異,雙手拽樹枝。

三嬰分別騎、坐、立於枝上,赤身跣足,嬰孩天真頑皮的姿態頗有神韻。

這樣最頂級的定窯瓷器,神態自然、逼真,一看就是大師級以上手藝,畢竟已經讓三嬰具有了神韻。

這個可很不簡單,所以,真正頂級定窯瓷器,是十分珍貴的。

而這些還只是一些普通紋飾,在定窯產品之中,印花與刻花、畫花一樣,均有大量龍紋。

龍紋器多,可並不意味著價值低,因為這樣的瓷器,肯定與為皇宮貢瓷有關。

宋代諸窯中,飾龍紋最多的當屬定窯。

盤、碗、瓶等造型上,均有龍紋出現。

其構圖多呈圓弧狀的盤繞姿態,瓶上龍紋則龍體彎曲,龍爪狂舞,凌空飛行,頗有騰雲駕霧之感。

再說剔花,相比印花,剔花的工藝就稍微有點難度了。

所以,剔花產品在定窯瓷器中產量不大,主要品種是枕和瓶。

在窯址曾採集到剔花枕殘片,紋飾為幾何菱狀花紋。

瓶有傳世品,好像只有一件,早年流散國外。

這就是陳文哲,直接選擇孩兒枕作為定窯代表作來仿製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