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零七章開堂子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剛開始形成的留款,並不規範,所以都是簡單的以姓氏來區分。
但是,姓氏太過寬泛,就算是同性,也並不一定是一家。
比如張家的窯戳,就分別有“張大家造”“張家記”“張家枕”“張家窯”“張大家枕”“古相張家造”等;
王家的窯戳有“王氏壽明”“滏源王家造”等。
此外還有“劉家造”“李家造”“釜源常吉造”等。
其中張家窯在磁州諸窯中,由於聲譽最高,燒製時間最長,所以“張家造”印記為最多。
這一個個戳印標記,也成了磁州窯瓷枕生產的一種特色。
既然有特色,就可以在歷史長河之中,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只不過,磁州窯的瓷枕,不如定窯孩兒枕有名。
但是,相比定窯瓷枕,磁州窯瓷枕流傳下來的數量,就比較多了。
在製作了足夠的定窯、吉州窯瓷枕之後,陳文哲打算專門燒製一窯磁州窯的瓷枕。
還有,磁州窯的傳世瓷枕還有一個特殊,就是黑白兩色釉的利用。
像是其中的代表作白釉黑彩蹴鞠圖瓷枕,就是白釉黑彩。
這隻瓷枕長20.5厘米,寬19.5厘米,高10.5厘米。
瓷枕整體為長八角形,周邊出簷,兩端翹起,中間下凹,周壁直立,底部平整。
釉色乳白,胎質灰淺,黑花繪於釉下。
四壁繪黑彩纏枝花葉一週,枕面繪童子頭梳雙丫辮。
童子上身穿左衽領窄袖花衣,腰繫緞帶,下著肥大長褲。
雙臂抬起,手藏袖內,上身前躬,左腳著地,右腳抬起,正全神貫注地將球踢起。
底部有“張家造”印款,算是名窯款。
“蹴”即用腳踢,“鞠”系皮製的球,“蹴鞠”就是用腳踢球。
它是我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,類似現在的足球。
它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古都臨淄。
《史記》和《戰國策》均有記載,唐宋最為繁榮。
蹴鞠開始多用作軍營訓練手段,以此鍛鍊士兵的體魄。
後來逐步發展,成為一種民間盛行的體育和娛樂活動專案。
該蹴鞠圖瓷枕,圖案生動逼真,充分展示當時民間制瓷藝人再現生活的高超技藝。
這為研究宋代瓷枕的發展和製作工藝,還有足球運動的起源,都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。
還有就是這種白釉黑彩的技術,在宋代的磁州窯之中,經常使用。
除了上一件瓷器之外,這種白釉黑彩的瓷枕,還有幾件傳世。
這幾件都比較特別,比如白釉黑彩鷹逐兔紋瓷枕。
這一件就不是孩兒枕了,因為其上圖案不是小孩子。
可這一點也不影響它的價值,這件瓷枕縱24.7厘米,橫17.0厘米,高9.7厘米。
枕體呈橢圓形,前低後高,枕面微凹。
施白釉,底部露胎,印楷書“張家造”三字。
枕面以枕形外畫複線開光,內繪黑彩鷹逐兔紋,四周繪黑彩花葉紋。
此枕為磁州窯典型之作品,製作工藝精湛,繪畫水平甚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