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讓孩兒枕達到傳神級別,也就是活靈活現的級別,肯定要有媲美宋代匠人的手藝。

而這種登峰造極手藝,一般人還真達不到,要不然定窯孩兒枕也不會成為國寶。

其實,這件瓷枕的設計,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。

那麼為什麼設計成臥姿呢?因為如果正過來,肚皮朝上首先影響美觀。

其次肚子鼓起,就沒有辦法形成凹陷,成為枕的樣子。

所以一般都採取臥姿,那小孩的臉呢?設計成仰頭朝上,這樣就顯得天真。

在瓷枕造型裡,仕女、童子多見,但沒見過大老爺們兒的。

畢竟要是天天枕著睡覺,我想得有好多人睡不著覺了吧!

那麼古人為何愛用瓷器作枕頭?其實在瓷枕出來之前,古人還用過玉枕。

但是玉價不低,不是誰都能用得起的。

所以當瓷枕出現,就迅速地“火”了!

為啥??對比這兩種質地的枕頭,美觀是共有的特徵,但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“清涼”。

玉枕和瓷枕質地溫潤清涼,可以帶走腦部的“火氣”。

尤其是在炎炎夏日,古人又沒有空調,所以全靠玉枕降溫,腦袋清涼了,身體自熱也就不熱。

時間一長,玉枕和瓷枕帶走身體“火氣”的同時,還起到了明目益睛的作用,對改善視力有很好的效果。

但是至於“硬”和“不舒服”這類問題,其實就因人而異了。

就好比是有的人喜歡睡席夢思,有的人卻喜歡睡硬床板。

陳文哲也很喜歡孩兒枕,但是他還沒有喜歡到用來當枕頭的地步,當然,更多的是捨不得。

畢竟製作一件孩兒枕,從剛開始的設計,就要開始耗費不少心神。

不要以為是仿製,就不用好好設計了,因為每一件孩兒枕其上的圖紋,都是很複雜、很精緻的。

要知道,孩兒枕的雕刻工藝可是很高明的,要不然也雕刻不出小孩子的神韻。

所以,不好好設計一下,做到心中有數,雕刻出來的圖案,肯定不會是活靈活現。

一件孩兒枕的好壞,跟其上雕刻的小孩子,可是有著很大關係的。

再說,孩兒枕可不止是有一件,雖然大體相同,但是些微差別還是有的。

燒製孩兒枕,甚至是定窯瓷,一窯肯定不能只燒製一隻。

多製作幾隻,那就不能按著一個模板來做。

所以,陳文哲順手搜尋了一下,沒想到隋侯之珠內部,還真存著不少關於瓷枕的資料。

不止是定窯孩兒枕,是整個古代所有窯口生產的瓷枕資料。

所以現在陳文哲已經知道,這定窯瓷娃娃涼枕,存世的可不止一件。

目前已知的完整器共三件,分別收藏於彎彎故宮博物院和神都故宮博物院。

故宮博物院的這件孩兒枕,號稱“海內僅存”,是九大鎮國之寶之一。

它現藏於故宮博物院,展出於文華殿(陶瓷館)。

它不僅是宋代風俗的見證,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。

它釉色牙黃,工藝精巧,先使用模具燒製成型,再加以精細的雕工,孩兒神態栩栩如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