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創新第一步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就是因為定窯的工藝繁複,陳文哲才會首先學習定窯的技術。
他在製作各種釉色大瓶,也就是在製作瓷母的過程當中,首先學習製作定窯瓷,就是因為定窯工藝設計的基礎門類比較多。
所以學會了製作定窯瓷,他的所有基礎制瓷手段,就肯定可以全面提升到宗師級。
現在要學習定窯制瓷手段,就肯定要了解一下它的發源地。
曲陽,是定瓷藝術發祥地。
儘管因宋金之戰,到了元代幾乎失傳,但是上世紀七十年代,失傳近800年的定瓷技藝開始恢復。
在新老定瓷人的不懈努力下,已恢復了昔日的輝煌。
不管古今,想要入行,都要從學徒做起。
比如現代的一些陶瓷企業,就算是公司引進的大學生,也不能例外。
學徒的工作很單調,但是,陶瓷公司卻可以給你提供練手的機會。
原來陳文哲沒有參加過其他陶瓷公司,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運作的。
但是現在他缺知道了,如果是學徒,如果是在專門仿製定窯的工廠,那麼學徒工最先做的,就是拿孩兒枕的殘次品練手。
由於製作孩兒枕的模具,是由五部分組成,因此,孩兒枕的泥坯上,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模具縫。
加之泥坯的頭髮、五官、衣服褶皺等紋路不夠清晰,因此,學徒工們不但要練習抹平模具縫,還要學會用刻刀沿著泥坯上模糊的紋路,刻畫出一個栩栩如生的胖娃娃。
這項工作看起來容易,可等到真正上手的時候,才會發現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。
眾所周知,定瓷的胎質很薄,因此,每一刀劃下去,要用多大的力道都是有講究的。
就拿娃娃的頭髮來說吧,用力不夠,不足以刻畫出纖毫分明的髮絲。
可是如果用力過大,又會刺穿泥坯。
所以,小小的孩兒枕,一般有天賦的學徒工,不練他個兩個月,根本就沒法做出像樣的作品。
按照規定,如果幹得好,一個學徒工幹一個月就可以出徒了。
可是,很多專科出生的學徒工,兩個月能出徒就很好了。
有時候,很多學徒工,自以為做的不錯。
可是,事情往往相反,老師傅就是不讓出徒。
“我不比別人乾的差,為啥不讓我出徒?”
很多學徒工雖然話沒有說出口,可心裡卻滿是不解。
但是,不讓出徒,肯定是有原因的。
一般不讓你出徒,是為了讓你把基礎工藝練紮實。
只有當老師傅放心的放手,也就意味著你的基礎已經足夠紮實。
陳文哲在夢中的沉浸式學習,也是按照這個流程來的。
等他感覺學的差不多,才開始真正練手。
當然,他練手之時,沒有殘次品的孩兒枕讓他操作,他就只能從頭開始。
雕刻他是很厲害的,製作出一件大體的泥胎瓷枕,輕輕幾下,他就能夠勾勒出瓷枕的大體形狀。
之後,就需要精耕細作了。
他會先用鉛筆,在泥坯上畫下草圖。
再用尖細的劃針,沿著鉛筆的紋路,在泥坯上畫出溝痕。
最後再用刻刀,將溝痕邊緣的泥料剔下,製造出立體的紋樣效果,一件作品就算誕生了。
自身的天賦,加上沉浸式學習的繪畫功底,讓陳文哲在定瓷設計方面如魚得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