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步步精心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大道至簡,而越是簡單的東西,真想要做好,還真不容易。
就像建盞這種小杯子,特別是在拉坯之時,需要成竹在胸,一氣呵成, 拉出容器的最佳形狀。
要是一次不能成型,要二次拉胚,那就麻煩了。
往往此時稍微一動,就會讓器胚變形,變得更加難看。
所以,第一次拉胚成型之後,不管好壞,最好是接下來開始利胚、修胚,而不是二次拉制。
也就是說,一次拉坯完成後,經過修坯、晾乾、素燒、選坯、洗坯等工藝後,方可上釉。
建盞燒製的釉水,必須到富含高鐵物質的指定地點的釉礦採集,任何從別地採集的釉礦,都絕對燒不出建盞的紋理。
所以,想要製作出合格的漂亮的建盞,材料的選擇很重要。
建盞用料有兩種,胎土和釉料。
建盞的胎土含三種當地的泥土,紅土、粘土和高溫土。
在我國其它很多地方也有這三種泥土,但是符合燒製建盞的,卻只有建陽當地的水吉範圍內的土,無法人為新增。
選土也要經過一番測試,才能找到合適的取土地。
選土選礦是制瓷的基本功,可這個基本功, 現在能做好的肯定不多了。
在製作建盞的過程當中,選土特別重要,最好是選擇水吉當地含鐵量較高的粘土,將瓷礦取回後露天堆放,使其自然風化。
其後就是機碓/水碓的加工,工藝需求的不同,導致燒製過程中會有細微的變化。
有些原料需進行機碓或水碓的加工,使建盞品質更高。
再就是配料,根據不同的泥料,以及比例進行配料。
之後入碓粉碎,也就是將配製好的泥料、釉料裝入機碓或者水碓中進行粉碎處理。
處理好了,就是取料。
在機子執行到一定時間,泥料或釉料的粗細程度適中後,可將其取出。
這麼處理過的泥料,還需要過濾。
泥料過篩後入漿池,釉料則過篩後入釉池。
接下來是陳腐,過濾後的泥料和釉料,都需存放一定時間備用,利於後續步驟。
這時需要的這些原材料,已經基本成型期。
當然, 其中還有一些步驟,比如泥料脫水, 這些算是小細節, 如果不算做一道工序,也是可以的。
只不過,陳文哲相信細節決定成敗,所以,任何一個小細節,他都會精心把握。
可謂是步步精心,才能做到完美!
就像是脫水,陳腐的泥料此時還屬於帶水的“泥漿”,需進行脫水處理,才能變為軟硬適中的泥料。
在這裡,軟硬適中是很重要的,因為這樣,才有利於之後的練泥、拉胚。
再說練泥,練泥可以用機器或手工。
機器練泥使用真空練泥機,手工用手工鏟泥殺練。
練泥的目的,是將泥料中多餘的空氣除去或儘量減少,並且使泥料均勻一致。
這個時候,練泥完成,已經可以開始拉胚,只不過在拉胚之前,最好還是先揉泥。
這一步揉泥,是將全部的泥料,揉成大小合適的泥塊。
這樣才能利於拉胚,到了此時,只是一個和泥,就進行了幾個步驟?
大大小小,可以歸類成一大步驟,就是練泥,或者說是和泥。
可是,真正做起來,卻是有好幾步,而且都必須要注意,不能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