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不可言說的幻彩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那個時候一片建窯碎片的價格,是300元人民幣。
要知道,那個時候還是賺工分,一個月的收入也就幾塊錢,300元已經是價格相當不菲。
所以,陳文哲認為,不管是誰遇到這事, 都會低調處理。
藏家往往最怕別人知道他藏有稀世之寶,尤其當地的兩個村,這些年來就發生過多起建盞藏品被盜事件,根本無法查處。
其實,傳聞出土過的曜變碎片,應該是不少的。
當然,也不排除收藏建盞的藏家手中,還有一些曜變盞碎片。
除了2017年業界傳出杭市有出土有曜變碎片之外,包括昆市一藏家,一直在展示其珍藏的完整器“曜變盞”。
同時,霓虹也有一隻盞存在爭議。
一些人認為,其就是第五隻曜變盞。
這些盞,不管是否是曜變盞,哪怕最後被認同了,其實也改變不了建盞曜變盞的一個事實,那就是,曜變盞實在是少之又少!
為什麼曜變盞這麼少呢?這一點國內的建盞製作大師早有論述。
曜變盞的形成,大概是百萬分之一的機率。
為何這麼少呢?原因應該是技術太難。
用行業話來講,那就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意外事件。
是沒標準、沒答案、沒辦法掌控的技術。
現代燒製困難,想要一件,甚至是想看一看,還得去霓虹看?這就讓人比較憋屈了!
你不是要當寶貝嗎?那我就多燒製一些,甚至比古代那三件還要漂亮。
只不過,想要做到這一點,可真不容易。
首先, 你要先了解, 曜變是什麼?
“曜変”一詞最早出現在明萬曆年間, 原是“窯變”之意。
霓虹室町時代的文獻”《君臺觀左右簿記》記:“傳聞初開窯...曜變”。
建盞,說穿了就是宋人鬥茶用的小茶碗,為什麼古今所有人都喜歡?
那是因為建盞中的窯變天目,真的很漂亮。
霓虹人形容這個碗,都是用“碗中宇宙”這種詞,說裡面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,高深莫測。
的確,此碗因自然窯變而產生的紋樣,就如令人置身於深夜的大海邊,望見了璀璨萬端的星空。
而那星空中則深藏了萬千奧秘,宛若不可知的浩淼宇宙一般。
之所以說此碗是舉世無雙的珍品,是因為將曜變天目茶碗放在黑暗之中,它的耀斑便會閃出略顯妖異的光芒來,顏色變幻,高深莫測。
雖然這茶碗直徑也就只有12厘米,卻能令觀賞者們對之產生有關宇宙星空的聯想。
關於曜變現象形成的原因,以前說法很多。
如日本學者山其一雄提出的:“曜變的藍色輝光不是釉的因素,但可能它起因於釉上存在的一層薄膜, 由於薄膜導致光的干涉而產生藍色輝光, 正像水面上的.油膜或照相透視上減反膜那樣。”
我國學者透過研究發現,曜變現象是由於矽的偏析,在釉面形成了一層幾千埃到1毫米厚的薄膜。
薄膜與釉的本體,分別為亞穩分相與不穩分相,從而形成結構上的介面反射。
釉色曜變的光學原理是,薄膜干涉造成曜變天目釉的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