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世中華,怎麼表現出盛世的大氣?

有些事情國家不會宣傳,因為畢竟是奢侈品,不是生活必需品。

所以,很多最頂級的瓷器,雖然會出現在適合的場合,但是國家不會宣傳。

當然, 這一點國家不會宣傳,但是透過一些私人的小影片,在小影片平臺上,還是會看到一鱗半爪的。

比如陳文哲就看到過,國宴用瓷之中,專為招待外國領導人燒製的胭脂水瓷器, 還有琺琅彩瓷器。

其他都不說,就只是一個保溫用的碗蓋, 就是那種像是倒扣的大海碗的那種形象。

你能想象,敲擊一下,就能發出銅鐘一樣的聲音?

不親自聽一聽,你永遠不知道,“聲如馨”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。

陶瓷製作的十大頂級境界:白如玉、明如鏡、薄如紙、聲如磬。

這四句話,你沒有親身體驗,就永遠不會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。

現在的陳文哲,也算是見多識廣,所以他更加知道,古代工藝和現代工藝的區別。

現代工藝的成就,是勝在歷史傳承,是勝在科學技術,是勝在現代諮詢發達、教育發達,而不是單純的技術積累。

而古人,就只能依靠技術積累。

所以,古瓷器,木器, 漆器的手工製作水平方面,一些頂級匠人的技術高於現在。

其他還有一些方面,比如使用的原材料,也許比現代的要好,但是處理手段就不行了。

比如用料上,古代使用的基本都是純天然的材料。

現代的基本都是化工材料,各個方面,現代材料都無法跟古代相比。

但是,只是一個研磨技術,古人使用手工,就怎麼也比不上現代人。

像是中華紅瓷器,要是捨得耗費原材料,並採用古法工藝,那麼古代瓷器就沒法比了。

陳文哲最先做的肯定是中華紅碗,器型簡單,但是釉色真不好配,而做得好就更難。

第一次做,陳文哲也沒有想著做的太複雜,只不過他做的是一件有名的瓷器。

春晚很多人年年都看,但是春晚上出圈的這隻碗, 知道的應該不太多。

只不過陳文哲是專業人士, 所以對於鏡頭之中出現的小碗,他就特別關注。

而且他還知道,那隻碗就出自齊魯淄城,家鄉出名瓷,他還是很高興的。

22年在央視虎年春晚上,這一隻虎悅春碗,在圈內更是特別引人注目。

這隻碗由央視總檯文創打造,為春晚增添了一分齊地風情。

這隻飽含深厚中國情愫的虎悅春碗,以“正德碗”為器型,“中華紅”為底色。

以中國的“合和”文化為主題,以“和合虎”為主創元素。

它選用榮獲國家發明專利的天然礦物骨質瓷,採用高光澤度無鉛釉、高溫釉中彩等世界領先技術,經六次煅燒,七十餘道工序製作而成。

而之所以出現這隻小碗,完全是在21年的時候出現過先例。

2021年央視牛年春晚上,一隻“福牛碗”挑動了國內製瓷大師們的神經。

在別人眼裡,也許就是春晚多了一件創意禮品。

但在不同的人眼中,看到的卻是要向國人證明淄城陶瓷實力,和叫響淄城陶瓷品牌的絕佳機會。

所以,淄城的大師們暗暗下了“要做虎年春碗”的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