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寸金地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到了元代,釉裡紅的出現,才使得真正的高溫銅紅,進入了可控範圍,但還是燒製不出整體的紅色。
所以說,單色紅釉瓷,比彩繪紅瓷難以燒成的多。
就是因為這樣, 所以直到永宣時期,官窯才成功燒製出,世界歷史上第一件通體呈現紅寶石般色澤的瓷器。
像明洪武時期的紅釉印花雲龍紋高足碗,就是其中的代表。
還有傳世的鮮紅釉盤,就是在明永樂時期燒製成功的。
其中最具盛名的,肯定是明宣德鮮紅釉盤。
而在宣德時期, 還有器寶石紅的瓶、碗、僧帽壺、菱花式洗、蓮花瓣小壺。
除了這些, 還有一些特殊的瓷器, 像是描金龍紋盤、描金龍紋碗等。
這次瓷器除了使用寶石紅釉之外,還有金彩,也就是黃金描繪。
如果是原來,陳文哲肯定是避開這種瓷器,不會製作。
現在不同了,他可以透過隋侯之珠學到金彩的燒製工藝,加上手中有著巨量黃金,自然是想要做什麼瓷器,就做什麼瓷器。
只不過,像是這樣的瓷器,就算是他如果沒有試燒幾爐,燒製成功的可能,也很低。
這就不要說在明代之時,那時的燒製成功率,更低!
不說寶石紅釉,就算明初的釉裡紅瓷器,雖然大量燒製,然而還是有許多根本看不出來紅的影子, 幾乎可以叫做釉裡黑。
所以說, 對於陶瓷的紅色製作,最為重要的還是燒製的環節。
而因為單色釉或者是紅色彩繪釉瓷的不同,燒製環節也是不同的。
因為這個原因,紅色瓷器就分為兩種兩種形式,一種是單色釉瓷,也就是瓷器通體紅色,沒有任何圖案。
另一種紅色釉瓷則是用紅顏料畫出圖案,不是全部紅色。
表面上看,以銅紅料進行精細的彩繪,比起單一的色調,似乎要難得多。
前者好比要用紅色在牆上,畫滿優美花紋,而後者僅需要把牆面塗滿。
單從畫的角度來說,平塗自然沒有特別的技術難度,而畫卻需要多年的學習和訓練。
不過,對於陶瓷上的紅色來說,燒製環節才是最為關鍵的技術。
退一步來說,紅色彩繪瓷就算燒製失敗,但圖案猶在,還是可以欣賞畫面的精彩。
明初很多彩繪紅瓷, 雖然燒製失敗,圖案顏色成黑色,但圖案本身依然精彩,被後世所珍藏。
但單一的紅色就不同,某個區域性呈色不佳,就意味著整件作品的失敗,更不要說通體燒不出紅色。
所以,通體紅色的瓷器,反倒比用紅色繪畫的釉裡紅,要難以燒製得多。
陳文哲有經驗,有時間,更是有資本。
所以,他不惜消耗大量頂級原材料,在製作其他瓷器的空隙,不停的試燒。
當經過幾次入窯燒製之後,陳文哲就已經大體摸清楚了明清之時寶石紅釉的燒製情況。
他畢竟有著近乎宗師級的燒窯技能,很多事情只是不熟悉,而不是不知道。
又一次燒製失敗的經驗,他就會注意,只要注意了,很容易就能找到問題所在。
所以,此時他已經十分清楚,燒窯之時的注意事項。
畢竟紅釉最主要的還是燒窯,特別是溫度控制。
比如燒成的氣氛,高溫紅釉之所以困難,是因為要呈現出完美的紅色,需要對燒成溫度和氣氛精確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