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種新創燒兩百來年的瓷器,能夠在全世界流行開來,並且成為公認的世界名瓷,肯定是有原因的。

骨瓷,可以說是一種出人意料地燒出如脂似玉的瓷器。

而華夏傳統瓷器,想要燒製成如脂如玉一樣,到底有多難?

人家天價一點骨粉, 就直接做到了。

由於骨粉這一成分,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和透光度,且強度高於一般瓷器,因此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更薄、更透、更白。

由此便誕生了骨瓷這一種新型瓷器,這樣的骨瓷,製作出來之後,胎薄透亮,具有較大的韌性。

還有, 因為釉中彩骨質瓷, 是將畫面熔在高溫通明釉中,所以畫面不易磨損、不脫落。

這種瓷器,不用太過麻煩的工序,不用太高的技術,就可以直接得到“薄如紙、透如鏡、聲如磬、白如玉”的效果。

有著這種品質,加上瓷質細膩通透,器型美觀典雅,彩面潤澤光亮,花面多姿多彩的特點,就成就了它潔白的質地和華貴的造型。

這樣出瓷器,兼有使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,自然也就備受世人追捧。

相比國內的各種瓷器,一般人肯定做不到“薄如紙、透如鏡、聲如磬、白如玉”的程度。

但是製作骨瓷真的不難,只要明白其中的幾個關鍵點,就可以做成合格的骨瓷。

優良的骨瓷,一般是在以長石、珪石黏土為主要原料的原料中, 大量的加入含雜質較少的牛骨粉,所作成形。

只不過,由於原料中含有大量的骨粉,使得土的黏性變小、故在製作過程中,成形制作需格外的細心。

特別是在燒製的過程當中,一定要注意幾個關鍵單。

首先是成形加工後,以1250℃的最高溫締燒。

締燒過程中,由於骨瓷收縮率非常大,故窯燒後成品會收縮20%,一般瓷器收縮7%。

因此形狀易變形,盤、碗等,必須放在特製匡碗之上,來長時間燒培。

其後進行形狀彎曲,及尺寸的檢查。

研磨表面後,以噴霧器噴上釉藥,入窯進行1150℃的釉燒。

再就是上色,一般的上色方法,是在白色質地成品上貼轉寫紙,以820℃燒製而成。

燒成之後, 還需要檢查。

各項行程,均進行嚴格的檢查, 合格的產品才送往下一個行程, 最終做成成品。

最終做出來的成品,色澤是很好看的,而且特別容易認出來。

骨瓷因含粉的原因,瓷器本身呈現一種自然的奶白色。

用通俗的話講,就是帶著點點的黃。

這種特徵是其它任何瓷種,都無法仿製出來的。

再就是通透性,骨質瓷本身製作配方的原因,還有一個重要的外部特徵就是通透性。

但這個特徵不是骨瓷專有的,市場上的貝瓷、白瓷、珍珠瓷只要做的薄一些,也是存在通透性。

但是,骨瓷和它們的通透性是有區別的。

對於顧客來說,把骨瓷放在燈泡下看看,骨粉含量高的高檔骨瓷是整體通透。

骨粉含量低的骨瓷與其它瓷種在通透效果上,也是有明顯區別的。

而且,同樣厚度的瓷器,骨質瓷的通透性,要遠高於同類瓷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