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別注意的是,紅雲是片狀感,紅捲雲是線條感。

既然有紅雲,那麼肯定就有藍雲,與紅雲一個理,就是藍色的斑塊。

另外是藍釉下常會尋到銀點、金點,這可能是與釉料的材質有關,也是片狀感。

其他還有玫瑰紫,這是鈞窯釉面的一種髮色,實由紅捲雲,活流紋,五彩氣泡,紫點,藍點,綠點,金點等組成。

總體上看似玫瑰般的紫色,細究其各部,則另見各色。

這些現象都是至今無人能仿出的,有記載,上述的紅釉土在明朝中期已絕。

玫瑰紫出現的頻率比海棠紅高,與銅紅釉中的霽紅,唐紅,朗紅一樣難燒,一個理。

最後是海棠紅,與玫瑰紫一個理,只是總體上看色紅些豔些,少些紫點,藍點,綠點,構成色彩主體的紅捲雲偏多。

還是那句話,不管是鈞窯、哥窯、官窯,還是銅紅釉瓷器,都很難燒製。

能夠交流這方面的資訊,任何一個知識點,都是十分難得的機遇。

畢竟涉及到宋代五大名窯,這方面的知識在古董行內應該算是最高階的。

雙方越談越深入,也越是認真。

只要雙方還能感覺到有所收穫,自然就不會收手。

剛才陳文哲提到了紋飾,說到了釉色。

兩位老人也只能投桃報李,前面陳文哲提到各種釉色之中,還著重說了一些各種色點。

這種現象在古瓷之中,也有很多。

像是藍點,天青釉,唐藍花鈞,宋鈞,鴨蛋青地釉等,絕大多數都可在釉裡找到藍色的礦物點。

凡是有藍點的釉面,均會變色,長期避光色轉淡,日照不久色變深。

另,觀察角度不同而色不同,光源輻射差異而色差異。

按前人所說,內含瑪瑙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明前,以及部分清三代的青花,也會變色,以蘇麻離青物料為最明顯。

其他還有綠點,在汝窯的支釘裡會出現,名稱叫輝綠岩的,耐高溫,耐酸的礦物體,呈亮綠色。

有了它,才能使支釘小如芝麻。

這還真是陳文哲第一次知道,原來他就特意學過支釘燒,可真不知道,支釘燒中的芝麻燒,居然跟輝綠岩有關。

可以說,處處留心皆學問啊!

如果沒有這一次交流,他去哪裡學這些學問?

這些東西,連陳文哲之前都不清楚,那麼現代人能仿製的好嗎?

汝窯仿製,從來都是很難的。

就說那綠點,目前的仿品的生產者,很多人都不知道綠點的功效,故而仿品的支釘過於粗大,而失神韻。

據推測,綠點也不單純靠物理方法研細,古人是並用了道教煉丹術,及化學方法。

再就是金、銀點,而銀點是在古瓷鈞窯系釉裡出現的銀白色的物體。

並不普遍,約十分之一的比例,並且是火工較高的才顯示。

金點,在古瓷鈞窯系釉裡出現的金黃色的物體。

比銀點出現的機率高,約佔五分之一的比例,而且也不需要過高溫度。
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