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清末民國時期,紅胎瓷也被商家玩家藏家所看重。

但賣不出高價,畢竟最終消費者是藏家兼學者,人數鳳毛麟角,於今也是這個理。

既然有紅胎,那麼就肯定有其他顏色的器胎,比如黑胎。

凡是黑胎的瓷器, 都是比較古老的,北宋晚期,黑土少了,故摻有白土,色而顯灰。

北宋以上,黑胎多, 且黑。

有種黑胎宋定窯,硬,黑,薄。

北宋龍泉算灰胎,不算黑胎。

有種黑胎,內年久形成紅絲,曰“紅絲黑胎”,極為罕見,出於官、鈞。

現在有仿品,故黑胎不能作為孤證,為鑑定依據獨立引用,可作為一種線索助斷代。

除了這兩種,還有豬肝胎、古銅胎等等,當然後面這兩種,都是一些經典器型上獨有的。

比如豬肝胎,這是出現縮釉或縮釉疤臉,而顯示出的胎色,似豬肝色,偏黑偏紫,與古銅胎一個理, 豬肝比古銅胎年份早些,含鐵高些,胎骨黑些。

就算有人仿,也仿不象。

古銅胎也是出現縮釉或縮釉疤臉,而顯出的胎色,似古銅色,偏紅偏黃,與豬肝胎一個理,但因胎質不同而呈色不一。

這是官、哥窯,專用術語。

其它窯口,較少出現。

其上兩種胎色,都涉及到哥、官窯的疤臉。

疤臉是官哥窯特有的現象之一,因窯溫過高,同時化妝土與胎分離,在瓷器上留下一個縮釉大疤,多呈橢圓形,似人臉,故曰縮釉疤臉。

現在有人仿,但不顯古銅胎色,也不顯豬肝胎色。

這疤色不是出窯時有的, 而是千百年轉變而成的,故目前無人能仿出。

哥官疤臉,與其它窯口或品種的縮釉疤臉,差異較大。

哥官疤臉的疤邊緣,特別肥厚,很好區分。

陳文哲聽得十分認真,他能透過兩位老人的話語,跟自己的傳承所學互相印證。

畢竟這些都屬於瓷器製作的範疇,原來陳文哲肯定學過,但是他學基礎瓷器製作的時候,因為涉及的知識面太廣,所以一些用不到的知識,也就被他放棄,沒有深究。

現在不一樣,隨著他的各種技藝急速提高,觸類旁通之下,只要稍微接觸,就知道該怎麼做。

既然兩位老頭有誠意,說了一些古瓷的製作技巧,特別是對於一些很難仿製的古瓷特徵,都深入淺出的分析一遍,讓陳文哲多有收穫。

這樣以來,他也就不介意說一些真正的技藝。

剛才他們提到了紅胎,這就涉及到寶石紅。

對於這方面的知識,陳文哲的造詣也不弱,寶石紅釉肯定是不能說的,但是紅釉可以。

“那我就說說釉色吧,紅雲這種現象,不知道您二老見過沒有?”

紅雲這種瓷器之中的現象,還是很漂亮的。

這裡的紅雲說的是紅釉中,因色差而形成的紅斑。

這種紅斑有如六月的雲彩,多姿多型,強光源下更明顯。

這不是指飛銅現象,而是專指釉中物質相結合、相排斥的色差特徵。

色彩濃淡相間,也不明顯。

唐紅,郎紅就是類似的現象。

至今未見能仿出一、二成古瓷風味的銅紅釉瓷,從此也可以看出銅紅釉瓷器是不容易仿製的。谷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