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往當地人們不懂,雖然時常能在海灘看到破碎的瓷器,但是並沒進行海撈。

之後,小鬼子打撈了,在之後,直到1990年代,這條水下瓷器博物館被發現,瞬間震驚的世界,讓考古界和古董收藏者的目光,開始關注這片海域。

此前南越就發過新聞,他們發現了海上絲綢之路前往歐洲在此沉沒的沉船。

透過打撈發現了4.8萬件瓷器文物,包括看一些歐洲專用的茶葉罐。

在1991年,這批瓷器被出價近千萬美元的買家買走。

目前留存的南越青花瓷器,大多數製造於在十五至十六世紀,約相當於國內明代中期。

除少數一兩件作品外,絕大多數都是海底打撈的出水瓷器。

沉船中的南越寶物,其實陳文哲並不是太過重視,因為他手中的寶物,現在已經是太多了。

他最在意的當然還是東西,特別是南越當地陶瓷工藝技術。

兜兜轉轉, 陳文哲還是回到了他熟悉的行業。

這一天, 陳文哲來到一家陶瓷廠。

這一家陶瓷廠屬於平陽那邊遷過來的廠子,主要製作瓷器,特別是青花瓷。

平陽陶器,在南越很出名, 甚至是國外也有一些名聲。

這一點,可比陳文哲在國內弄得一念堂厲害的多。

平陽陶器不僅以罐子聞名,還以鍋、碗、杯子、茶壺等家居用品聞名。

這些產品,具有獨特的顏色和圖案。

近年來,由於改變發展思路,平陽陶器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,為不少人創造就業,帶來穩定的收入。

目前,平陽擁有近300家陶瓷廠,每年為市場提供1.3至1.5億件產品。

經過不斷努力,平陽陶瓷日新月異,逐漸征服了歐洲和美洲等苛刻市場。

陳文哲所在的這家工廠,就是用於出口的一家工廠。

為了便於出口,就遷移到了沿海。

只不過在這邊製作瓷器,什麼都需要從內地運輸過來,成本就比較高。

如果海外市場拓展順利,生意足夠好,這些都不算什麼。

可是海外市場並不是那麼容易開啟的,有的陶瓷廠可以,有的卻不行。

所以這家陶瓷廠就不行了,國外市場打不開,國內市場又因為成本價高,沒有什麼競爭力,就只能是破產歇業。

這樣一來,正好便宜了陳文哲。

來到了這南邊,本來只是旅遊一下,玩一玩。

要是合適,就帶著寶藏迴歸大海市。

可是,來了這裡之後,一連串的寶藏等著他開發,現在他哪裡能輕易離開?

不說西班牙運寶船,也不說小鬼子的八十四艘運輸船,就說黎維照家的礦場,都值得陳文哲留在這裡。

高啟靜現在已經帶隊去公海,平時捕魚釣魚,如果遇到機會就尋找西班牙運寶船的下落。

而留在南越的陳文哲,肯定要想辦法尋找小鬼子藏在的東南亞藏寶。
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