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魚燈長34.5、高53厘米。

雁魚燈由雁首頸(連魚、雁體、燈盤、燈罩四部分套合而成。

雁頸與雁體, 以子母口相接。

魚身及雁頸、體腔均中空相通。

燈盤圓形,直壁,淺腹,內有兩道直壁圈沿。

一側附燈柄,可控制燈盤轉動。

盤下有圈足,與雁背上的直壁圈沿以子母口套接。

燈罩為兩片弧形板,其上部插入燈盤內的直壁圈沿中, 可左右轉動開合,既能擋風,又可調節燈光的照度。

燈火點燃時,煙霧透過魚和雁頸匯入雁體內, 防止了油煙對室內空氣的汙染。

雁魚燈的四個部分又可自由拆裝,便於擦洗。

銅燈上用漆彩繪出雁的翎毛、鱗片,施以黑、白、紅、綠四色,彩繪簡約概括。

雁,在我國古代是一種信鳥,多用於締結婚姻的納彩或大夫相見時的禮品。

而像飛雁銜魚這樣的裝飾題材,早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便已出現,到漢代時此題材尤其多。

大體由於“魚”與“餘”同音,“魚”又是豐收富裕的象徵,因此這種裝飾題材,一定寄託了當時人們追求美好、富裕生活的願望。

這就是古人制作的低碳環保燈,而這樣的燈,肯定不止是這麼一種,也肯定不止是隻有陳文哲提到的這三種,而是有很多。

漢代的青銅燈具形式多樣,鑄造工藝精巧實用。

造型多取祥瑞題材,如雁足燈、朱雀燈、牛燈、羊燈、連枝燈等,銅牛燈和雁魚燈只是其中的兩種。

長信宮燈之所以出名,之所以珍貴,其實是因為其上有銘文。

說起銘文,這裡面也有一些說頭。

之前陳文哲還不太清楚,也就是來了南海這邊,涉及到漢代的古董文物太多,陳文哲也算是長見識,又努力學習力一次!

現在他可是很清楚,長信宮燈也是一件銅燈,燈體的一些部位,有九處刻有銘文,共計65個字。

有意思的地方,就在這銘文之上。

這裡的銘文,就跟那件曾侯乙尊盤差不多,也被人改刻過,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增刻!

長信宮燈上部燈座底部周邊,刻有“長信尚浴,容一升少半升,重六斤,百八十九,今內者臥”的銘文。

仔細觀察,其字跡稍嫌潦草,可能是後來才刻上去的,故“長信尚浴”似乎並不是此燈的最初所有者。

最初的所有者,應當是先刻上去的,且字跡比較工整。

所以燈體上6處“陽信家”字樣的銘文,說明宮燈原本是屬於陽信夷侯的劉揭之家。

那件宮燈還有“長信”字樣,為竇太后居所長信宮中使用,故名“長信宮燈”。

先前就說過了,有銘文,記載了歷史,證明一段史實的器物更加珍貴。

但是,這件長信宮燈是修復器,當時考古專家們開啟墓室時,長信宮燈散落一地,並非它的完整形態。

出土長信宮燈的那座墓室,由於墓主室頂部為兩坡式構造,並不十分牢固。

所以,主室的東半部頂發生過坍塌,原本放置在几案上的長信宮燈,被震落在地上,摔散了。
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