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體看,這件銅牛燈設計的十分精妙,甚至是十分科學。

比如牛腹中空,揹負圓形燈盤,燈盤一側設定扁平把手,便於轉動燈盤。

盤上飾兩片可以靈活轉動的燈罩,其中一片刻鏤空菱形斜方格形紋,起到散熱、擋風和調光的作用。

燈罩上緊扣穹頂形罩蓋,蓋頂之上均勻彎曲的煙管,與牛頭頂上方凸出的短管緊密套接。

當燈火點燃時,所產生的煙塵,透過煙管匯入燈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,從而確保室內空氣的清新。

這種種設計,可謂巧妙,再加上極致的工藝,讓這件銅牛燈,就顯得更加不同凡響。

這件東漢錯金銀銅牛燈,主要採用的是錯金銀工藝。。

它先採用金、銀或其他金屬絲、片嵌入青銅器表面,構成花紋圖案。

再用錯石(即磨石),將嵌入的金屬線錯平磨光,使器物整體看上去表面平滑亮麗。

這種工藝戰國時期相當流行,東漢時漸衰,但這件錯銀銅牛燈卻使人看到了東漢時的此種工藝的精湛表現。

這件東漢錯銀銅牛燈不但設計精美,而且在製作時巧用銅銀二種不同材質的色澤,形成顏色的精巧搭配。

銅牛燈通體光滑,工藝精湛。

除燈罩外,通體飾錯銀的流雲紋。

雲紋中有龍、鳳、虎、鹿飛行其間。

紋樣線條圓轉流利,飛動飄逸。

這件器物肯定是漢代眾多青銅燈具中,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上乘之作。

而這件東漢錯銀銅牛燈的出現,更進一步證明了,早在2000多年前,華夏人在青銅燈具的設計上,就已具備了環保意識。

這可不是個例,因為還有一件更好的長信宮燈呢!

可以說,這項發明在世界燈具史上,也處於領先地位。

當然,如果說這麼一盞燈不足以證明什麼,那麼就加上長信宮燈。

如果這樣還不能證明華夏古人的環保意識, 那麼就再加上一件雁魚燈。

陳文哲還真沒想到, 他這邊剛剛整理完了銅牛燈, 就又發現了一件雁魚燈。

西漢的雁魚燈、雁足燈,都是很出名的。

雁足燈形制比較簡單,就是一種漢代雁足盤形青銅燈, 這個沒有多少好說的。

而雁魚燈就很有說頭了,陳文哲手中的這件西漢雁魚燈, 造型生動, 工藝考究, 肯定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。

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,節能減排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, 再製造燈具時,也力求環保實用與賞心悅目的完美統一。

然而,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, 極具智慧與創造力的古人, 就製造出了將藝術與環保融於一體的銅燈——青銅雁魚燈。

設計的巧妙什麼的先不說, 先說工藝。

這件雁魚燈全系銅鑄, 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。

雁額頂有冠,眼圓睜, 頸修長,體寬肥。

它身兩側鑄出羽翼,短尾上翹, 雙足並立,掌有蹼。

雁喙張開銜一魚, 魚身短肥,下接燈罩蓋。

雁冠繪紅彩, 雁、魚通身施翠綠彩。

並在雁、魚及燈罩屏板上,用墨線勾出翎羽、鱗片和夔龍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