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咦?這是弩機?不是三國時期才有的東西嗎?”

看著手中奇形怪狀的青銅器,陳文哲滿臉驚訝。

三國時期的諸葛連弩可是很出名的,沒想到此時在他眼前,居然出現了一件漢代的銅弩。

這是一件青銅器,也肯定是一件弩機,這也不可能是三國時期的東西。

看著手中鏽蝕在一起的青銅器,它的弩機露於木拊之外的地方,均施錯金銀裝飾。

整體看,這已經是一件很成熟的弩機,而且上面的各個部位,都有著精美的紋飾。

不說其他地方,只是望山上就有五組:分別為蛇形龍紋、鳳紋、金蛇紋、奔獸紋、飛鶴紋;

雙牙上兩組:外側面為一對奔鹿,正面為一對靈鶴,牙下轉輪上為兩隻飛雁;

鍵兩端兩組:一為白虎和朱雀,另一為奔鹿和奔獸。

比較複雜的是郭臺及箭槽內,也都有圖案。。

郭臺後部為白虎齧野豬圖,前部則為兩組對稱的奔鹿圖;

斗山和牙槽邊上,則用金絲裝飾了13組複合菱形小圖案。

箭槽中畫有利劍和大雁圖案:一支金色利箭脫弦而出,前方兩隻大雁倉皇而逃。

方寸之間,大雁的表情和形態,刻畫得栩栩如生,似乎可以聽到兩隻大雁的哀鳴。

如果確定這東西為西漢時期的造物,那肯定可以稱之為“天下第一弩”。

“又是一件寶貝啊!”

這一支兵器之上,居然施加了這麼多紋飾。

特別是其上的紋飾,還是錯金銀裝飾,這就更加難得。

當然,還有一點更加重要,那就是它還是一件實用兵器!

這裡使用錯金銀的裝飾器還真不少,隨便看一看,就能發現不少。

收好這隻弩,陳文哲看向旁邊放置的一件銅壺。

它應該是一件銅壺,畢竟陳文哲對於壺的製作,有著很好的造詣。

只不過,相比他製作的那些茶壺,這隻銅壺的工藝就複雜的多了,而且也是使用了錯金銀裝飾的手法。

當然,這不算什麼,這隻銅壺之所以吸引陳文哲,主要還是因為工藝。

這是一件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,只不過,他好像不是漢代的,而好像是戰國時期的東西。

為什麼說它是戰國的,因為這東西流傳有序。

齊宣王五年(公元前315年),北方燕國太子平和將軍市, 發動兵變攻打丞相子之。

子之成功地進行了反政變, 燕國內亂, 齊國將軍陳璋攻下了燕都。

陳璋的軍隊攻下燕都後,“毀其宗廟,遷其重器”。

“重器”, 其中一件便是燕國宮廷裡的器具——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。

陳璋命人在該壺上,刻下了他攻打燕國的記事銘文。

所以, 這隻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, 又名陳璋圓壺, 它為戰國中期的容酒器。

這隻戰國錯金銀鑲嵌絲網套銅壺,通高24厘米, 口徑12.8厘米,腹徑22.2厘米,圈足徑13.8厘米, 重6250克。

由器身和肩與腹上的網套組成, 器身作侈口, 長頸, 圓腹,圈足。

此器口沿刻有記錄壺的容量的銘文, 圈足外刻有“陳璋伐匽(燕)之獲”的字樣。

這反映了公元前315年,齊國與燕國的戰爭。

這些想因為銘文,而附帶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