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鎏金器當做金器收藏,也不是沒有可能,畢竟要是儲存的好,鎏金器看起來金燦燦的,還不就是金器嗎?

雖然眼前的這件銅鍅不是金器,而是採用鎏金工藝製作出來的,但是,他也絕對是寶貝,甚至比很多單純的金器,都要有價值。

鍅為酒器,《說文·金部》:“鍅,方鍾也。”

這種器型始見於戰國中期,併成為戰國秦漢時期重要的禮器,分佈範圍廣泛。

“終於出現變化了,這邊居然都是鎏金的銅器,不知道真正的青銅器在哪裡藏著?”

這裡這麼多器物,陳文哲也沒法一件件的使用回溯,來追索其他隱藏的寶物。

反正他也不著急,一點點的慢慢檢視,有點耐心,他總會把這裡的寶物全都找到。

發現了一件重器級別的鎏金銅鍅,陳文哲還是很滿意的。

這樣的一件寶物,如果出現在文物市場上,那肯定是石破天驚。。

而在這裡,這種等級的東西,還不少。

比如放在這件鎏金銅鍅邊上的兩件鎏金銅鋪首,這兩件的個頭也不小,長(含環11.5、寬7.6厘米。

這兩件鋪首大小、形制相同,皆為獸面銜形式,表面鎏金。

獸面部飾有鱗狀紋,肥耳,大眼,眉毛和鬍鬚均上卷,周緣有捲曲的鬉毛。

從尺寸來看,它們應是漆木器上的裝飾。

這對銅鋪首跟前,還放著一隻盤子一隻盆。

本來他還不以為意,但是當看到盤子上的銘文,感覺有點奇怪。

仔細一想,上面刻的是“趙姬沐盤”四字?

沐浴的東西,而且還是女人的洗澡的東西?

這是一件鎏金銅盤,高15.6、口徑68.5厘米。

銅盤敞口平沿,直腹,圜底,器壁較薄,通體鎏金, 素面。

腹部陰刻“趙姬沐盤”四字, 器體銘文明確表明該盤是王后趙姬的沐浴用器。

可惜, 這件器物應該不是秦異人,也就是秦始皇他娘使用的。

因為這件東西,應該是出自楚國王室, 也就是楚國王后的東西。

此時再看旁邊的小盆,這東西在古代叫銀銚。

它高19.5、直徑45.7厘米, 銀平折沿, 短直頸, 兩側各有一環形耳,鼓腹平底。

腹上陰刻“宦眷尚沐浴沐容一石一斗八升重二十一斤十兩十朱第一御”。

《廣韻》曰:“銅銚, 小盆也!”,“銚,溫器也。”

由此可知是盥洗、沐浴時的溫水器具。

實錘了, 這裡藏的東西, 不止是有楚王的陪葬, 肯定還有楚王妃的陪葬品, 就是不知道金縷玉衣藏在哪裡了。

這座洞穴不小,最少也比他剛開始看到, 感覺到的要大不少。

這裡的很多地方都填滿了東西,特別是一些高低不平的地方,都堆積這一堆一堆的金銀器。

東西放的比較凌亂, 一般都是一個品類放在一起,大型金銀器裝著小型首飾什麼的。

這麼一堆一堆的, 如果不裝箱,翻找起來很麻煩。

反正早晚要幹, 而且還不能假手於人,陳文哲乾脆取來了木板, 用幾個釘子稍微釘一下,就弄出來了一個簡易木箱。

先是放置一些看著就很結實的大器,裡面塞入小型物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