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九十章有點不甘心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陳文哲手中這樣的漢代環首刀,曾經在齊魯大地上出過一把,因為陳文哲也是齊魯人,所以很清楚。
陳文哲還知道,這種環首刀因為其含碳量僅為0.6—0.7%,刃口經淬火,所以相當鋒利。
如果經100倍顯微鏡觀察刀的斷面,可看到矽酸鹽夾雜,均勻分佈為三十層左右,這樣的特徵就證明是典型的百鍊鋼刀。
抓著把手,看著上面漆黑的木片,這也是漢代刀柄的經典造型。
漢代刀柄多用木片夾起來,外纏粗繩,但無護手。
這種形制,一直延用到魏晉南北朝時期。
能夠得到一把完整的環首刀,這可以說是意外之喜,其價值甚至比得上幾噸黃金。。
雖然相比唐刀差了點,但是,那是技術的進步,可不關收藏價值。
真要說起來,這把漢代環首刀,還是唐刀的祖宗呢!
唐代的經典唐儀刀、橫刀和陌刀,都是從這種環首刀上發展出來的。
只不過是一個延長、加厚,形成了馬戰的陌刀,一個變短,發展成了近戰的橫刀。
摸著這把環首刀,陳文哲忍不住就啟動了回溯。
如果可以,他甚至想耗費一次自主傳承的機會,也要學到這把刀上的技術。
不管是鍛造技術,還是使用技巧,只要得到任何一種,都是賺的。
當然,在這之前,還是需要先回溯一下看看。
只不過,他也沒有多少時間,只能隨意看看。
最先看的肯定是練刀的過程啊,只不過,事情好像出乎他的意料之外。
比如說環首刀的來由,還有其上環的應用!
這些都有點出乎陳文哲的意料之外,如果不是回溯,他還真不清楚,環首刀上的環,還是有大用的!
環首刀名稱來源於刀柄上的環,這一點陳文哲知道。
在古代刀柄末端被稱為刀首, 上面加個環自然就是環首, 環首刀因此得名。
透過回溯, 陳文哲發現,環首的作用,在於防止刀脫手。
在使用的時候, 環首上大多用絲線和綢緞布匹纏繞,士兵作戰前, 將環首纏在手腕部, 由於手腕處和環首刀相連, 即便脫手也不至於丟失。
粗大的鐵環,同時還起到配重調節重心的作用。
透過回溯, 陳文哲看到,這把環首刀非常鋒利,最高紀錄是斬斷了15根一束的稻草。
就是將若干根稻草捆成一束, 然後用頭髮絲將這束稻草掛在木杖上, 以刀斬之, 稻草斷而頭髮絲不斷, 這才算是好刀。
陳文哲手中的這把環首刀,肯定屬於寶刀的範疇, 要不然也不會用來給王侯陪葬。
所以,使用他的人也不多,他就看到了寥寥幾人用它做了幾下練習。
陳文哲有點失望, 不過,這樣也可以了, 終歸是獲得了使用這把刀的技巧。
只不過,技巧不是刀法, 也不算是功夫,陳文哲只是看到了一些簡單的劈、砍、劃。
他想要看到的刀法, 並沒看到,就看到了有人在不停的劈砍。
沒有什麼武功,也沒有什麼秘籍,就只有熬練!
好像是有人在用這把刀教學,而學生卻並不用功!
不用想,這把刀肯定屬於貴族,你讓一名貴族苦練刀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