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浪把運寶船,一艘一艘的推到暗礁上。

烏比亞總督的旗艦,也被直接撞碎沉沒。

其中一艘運寶船“利馬烏卡”號運氣最好,指揮官拼命讓它擱淺在了一個河口。

雖然這艘船,最終也被暴風雨擊碎,但至少避免了沉入海底的命運。

最終,11艘船中的10艘徹底被毀,碎片遍佈海底和沙灘。

唯一躲過這場劫難的就是法蘭西國護衛艦“葛林芬”號,因為它足夠靈活,所以一直行駛在艦隊最前方,有幸躲過了暴風雨。

包括總指揮烏比亞在內的一千多人死了,剩下不到一半的船員,只能擠在陌生海灘上等待救援。

西班牙人得到訊息之後,立刻派出救援船隊,趕來搜救水手和打撈金銀珠寶。

這個訊息迅速傳遍了整個美洲,所有的海盜,包括曾經的私掠船長,以及窮困潦倒的水手,再也按捺不住,紛紛駕船趕來,參與奪寶大戰。

西班牙人當然知道這些財寶的巨大誘惑力,所以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事發地點。

那些活下來的水手,已經被組織起來,打撈和保護淺灘及近海的金銀。

在海盜們蜂擁而至之前,西班牙人強迫奴隸潛入水中,儘量多的挽回損失。

當時的潛水技術非常原始,潛水員乘坐小船和木筏,來到船難地點後,深吸一口氣,然後抱著一塊石頭跳進海里。

在海底他們只能待幾分鐘時間,儘量多的撈起錢幣珠寶,標記貴重物品,然後浮到水面上交差。

士兵們會對他們搜身,然後讓他們再次回到海里。

如果遇到大的寶箱,潛水員就會用繩索將其綁起來,讓上面的船員拖上去。

當然,這種潛水危險重重,不僅要小心遊弋的鯊魚,還要擔心減壓症等問題。

實際上,這些潛水員的死亡率極高,只不過因為是奴隸,當時沒有人在意罷了。

西班牙人已經把打撈上來的金銀,運回去了一部分,但還是有很多留在了海底。

另外,臨時營地裡還埋著三十五萬枚八里爾銀幣,等待運走。

正是這個時候,日後鼎鼎大名的英倫國海盜亨利·詹寧斯,帶領兩艘船趕來了。

詹寧斯知道西班牙人的臨時營地之後,大膽的決定搶劫這裡。

於是,他挑選了一百五十名海盜,全副武裝,在凌晨時分悄悄劃小船上岸了。

黎明時分,雙方開始交戰,雖然西班牙人擁有幾門火炮,但畢竟人數較少。

詹寧斯還邊打邊敲鼓,西班牙士兵以為對方人多勢眾,紛紛逃走了。

詹寧斯控制這個臨時營地之後,搶走了價值八萬七千英鎊的銀幣,滿載而歸。

除了詹寧斯之外,越來越多的海盜聚集過來,在這片廣闊的海域,搜尋沉沒的運寶船,打撈財寶。

實際上,以當時的打撈手段,西班牙人最多帶回去了約三分之一的財寶,海盜們獲取的更是寥寥無幾。

其餘的金銀珠寶,就這麼靜靜的躺在佛羅里達的海底,吸引著此後數百年無數的打撈者。

也正因為這批寶藏的巨大誘惑力,大量的海盜聚集過來,一個瘋狂又生機勃勃的海盜黃金時代來臨。

這件事情廣為人知,造成的影響十分巨大。

但是,很少有人知道,之後發生的一連串海戰。

可以說,這一次佛羅里達海難,其實只是一個導火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