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夠在沒有先進鐳射技術的西漢武帝時期,準確開鑿這樣一個門, 是如何做到的,也成了小龜山漢墓的一個未解之謎。

另外的一個例子則是馱籃山漢墓, 夫妻兩座地宮均已被髮掘出來,不過由於兩座墓室相距較遠, 中間無法相通。

馱籃山漢墓同獅子山漢墓類似,呈嚴整的沿中軸線分佈構造,然而這一特徵在小龜山漢墓上並不適用。

也可見彭城楚王墓葬制式處在不斷變革中,早期的對稱結構逐漸被棄用。

這也是陳文哲推測,小熊鼎來自四、五代楚王墓的原因,他的墓穴沒有多大改變。

看到最後,在小熊鼎出土的過程當中, 陳文哲又有發現。

這個時候,陳文哲才發現,小熊鼎也許不是出自墓中,它應該是作為食器, 供奉在外面的廟宇之中的。

不知道過去多長時間,廟宇倒塌,它被掩埋在了土中。

之後它被雨水沖刷,來到了古墓的一處入口。

這邊能夠流水,它被沖刷到這邊也算正常。

又不知道過去了多久,有一位山下農民,掄起鋤頭挖土燒磚。

只是幾下,就挖到了小熊鼎。

當看到這件完整度小熊鼎的時候,那位農民興奮了起來。

作為生活在彭城周圍的農民,就算沒見過多大的世面,也知道一些事情。

畢竟作為彭城土著,自古以來,就流傳著很多關於古代王墓的傳說。

他們村子之中,甚至還有從事過考古這項活動的人,所以,他很明白今天遇到的是什麼。

所以,他沒有因為找到小熊鼎而高興,而是繼續揮舞鋤頭幹活。

他想要看看,這邊的地下,到底是不是有古墓。

很快,他就又有發現,可以說,他只是挖掘了一會兒,就又挖到一個泥土掩蓋的洞口。

從泥土裡,他刨出了一個被挖破的彩色瓦片。

農民繼續深挖,洞口越挖越大!

裡面的景象,讓他終生難忘!

只見一處寬大的洞穴裡,五彩的光澤在陽光下,顯得格外耀眼。

這一位農民也是膽大,他居然抱著小熊鼎,走進了墓室之中。

主要是這座墓室,看起來就比較結實,或者說是宏偉。

雖然在外面看著平平無奇,但是走進地宮,就會發現這下面的宮室,全部是石室,都是在岩石上鑿制而成,其上又加封土夯築,規模宏大。

主室坐北朝南,前有墓道、甬道,甬道中用巨石堵塞。

只是稍微一看,陳文哲就知道,這座古墓不簡單。

這座墓主體墓室,為石灰岩山體中鑿石造室,是該墓的主要部分。

就算是墓道,其鑿造工藝也異常考究。

各室裂隙部分,用特製料石鑲砌,四壁平整,部分拋光,同時用灰砂抹平,塗以青灰色塗料,再用硃紅刷塗,整個墓室紅彤彤,華麗壯觀。
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