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七十二章有銘文的飯盒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但這個小小的青銅器,卻意義重大!
為什麼呢?因為這件青銅器的中心部位有銘文。
當找了大批專家解讀之後,發現,銘文由大禹的後人而寫,明確記載了大禹為民治水的歷史。
這件青銅器最初是從香江市場上購買的,那時價格並不高,但現在那件青銅器只能用無與倫比、舉世無雙來形容了。
想到那件青銅器,它的造型不就是如同飯盒嗎?
只不過,這件東西上面的一些粉末狀的綠鏽,怎麼看著像是有害鏽?
想到這一點,本來要走的陳文哲,停下了腳步。
如果真是青銅病,他就不可能拖延時間。
陳文哲無奈的暗歎了口氣,他還是轉身從攤位上隨手拿起一隻古銅色的兩輪銅鳩車,仔細看起來。
這肯定是玩具車,而且是漢代銅鳩車,它外表那一層古銅色,是人為盤出來的包漿。
本來肯定是紅斑,而只要產生紅斑,那年歲就不會少。
這種現象的產生,最少需要數百年的時間,環境一定要缺氧,這樣才能夠形成這種現象。
仔細檢視,陳文哲發現,這一件上面沒有多少綠鏽,幾乎全身佈滿紅斑。
不用說,它在密閉的環境之中,待的時間肯定不短。
加上器型比對,肯定是漢代的青銅器了。
其實這種東西很好辨認,只要沒有做舊的痕跡,漢代的鳩車整體上是一隻大鳥揹著一隻小鳥的樣子,鳥的兩邊有兩隻輪子,前面有孔,可以拴上繩子。
六朝時期的鳩車則是一隻大鳥一前一後揹著兩隻小鳥,鳥尾巴後面多了一個小輪,整體上更加穩固。
打量著手中的銅鳩車,它得長12厘米,寬5.5厘米,高得有15厘米。
考古發掘中,曾發現多件鳩車實物,材質以青銅為主,也有一些為陶製。
出土的鳩車,年代從漢代跨越到西晉時期,說明這一時期鳩車玩具比較流行。
玩鳩車時,需要用線繩穿過鳩車胸前的小孔,牽拉線繩帶動鳩車前進。
如果拉得用力,鳩車的尾部就會翹起;
如果輕輕拉動,鳩車的尾部則一直貼在地上。
透過用力的大小,鳩車可以模仿鳩鳥飛翔和行走時的不同形態。
隋唐以後,鳩車早已不再流行,但是它一直是兒童遊戲的代稱。
在古人的認知中,鳩鳥是一種較為神奇的鳥類。
漢代會為七十歲以上的老人,授予鳩杖。
如《後漢書·禮儀志》上說:“年始七十者,授之以王杖,哺之以糜粥。八十、九十禮有加賜。王杖長九尺,端以鳩飾。鳩者,不噎之鳥,欲老人不噎。”
鳩還代表孝道,《毛詩》中還說,“鳲鳩之養其子,朝從上下,暮從下上,平均如一”,反映了鳩鳥養子時的舐犢之情。
所以,古人制造了大鳥揹負小鳥的鳩車玩具,是為了讓兒童能在遊玩中,體會到鳩鳥所代表的尊老愛幼美德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