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六十八章奇貨可居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“這麼嚴重?那邊的泥人都是從津城弄來的,泥人張的東西?你可不要說這些是泥人張真品,要知道,那些傳世之物,可都是館藏級的好東西。”
“資訊足夠,可惜眼力不行,這一件是泥人張的二代傳人的作品,少年時期的作品,做的不算太好,但是,這一件,你怎麼看?”
看著就好像張牙舞爪一樣的海張五,李金鯉還能怎麼看?
肯定是好唄?但是好在哪?
“很傳神?把這個人的氣質,拿捏的十分到位?”
陳文哲笑了:“還算有點眼力,這就是賤賣海張五中的主角,真正泥人張的作品。”
“是真品?你不會認錯吧?”
陳文哲忍不住翻了個白眼:“手藝不會錯,一般人可沒有這種手藝,都是玩泥巴,你能隨手捏出這麼形象生動的人物造型來?”
跟李金鯉沒有共同語言,陳文哲不想多說。
可李金鯉很想多說點什麼:“你會不會做這種泥人?價格很高的!”
“我就算是能做出來,也不可能是正宗泥人張,這個我可不跟人家的傳人爭!”
陳文哲可是很明白,建國之後泥人張,或者說很多老傳統手藝人家的那點事情。
不說其他,王寅春大師在建國之後,還不是為國家兢兢業業!
泥人張張家也不例外,這才造成了泥人張真正的作品,很少在市場上見到。
這一點陳文哲很清楚,因為他知道,泥人張的作品不止是現在貴,之前也貴。
江湖傳言,"泥人張世家"傳人作品兩百年,幾乎沒賣津城人。
這可不是胡說,也不是造謠,而是有真實的原因。
“泥人張世家”,自清道光年至今差不多兩百年,自張明山先生始,父子六代相傳,至今日張宇先生。
這父子相承的世家作坊,於中國近代史上極為罕見。
但是,這成立於天津的“泥人張世家”,例來津人卻很少能夠購得他的作品,卻又是為何?
因為就算是在清末之時,他家的作品就是奇貨可居。
說津城人買不到他的作品,主要有兩點原因。
泥人張的作品,在初期,都是送的。
泥人張成名後的作品,都是贈送朋友的,恐怕現代人很難想象。
像典型的《彭掌櫃像》,是一位米麵鋪掌櫃,張老先生的街坊朋友,此為贈送之作。
還有,你恐怕想象不到,張老先生以畫為主業,賣過畫、字,潤格不菲,但沒有在津賣過泥人。
再就是他的作品貴,在歷史中,記載的出售作品的次數很少。
一次是一位王爺邀請進京入府,這位王爺喜愛與眾多各地名匠,共同切磋百工技藝,按月付銀至老家,使得張家添產置業。
但張明山先生在王府之中,也沒做幾件作品。
再是德意志國公使委託買辦,請張明山先生進京為李鴻章塑像。
這次付的是白銀,記錄在案,是共計六位數的白銀。
最少十萬兩白銀啊,那個時候的一兩白銀,換成現在就算是五百塊人民幣,那也是五千萬啊!
因這兩點,津城極少有張明山作品出現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