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nx西周晚期虢國貴族墓地,出土了一把**銅芯柄鐵劍。

這把鐵劍為銅鐵合鑄的典型器物,且是人工冶鐵,被稱之為“中華第一劍”,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。

由此我們可以推定,中國歷史上銅和隕鐵合鑄的時代,是從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。

而人工冶鐵與銅合鑄成器的時代,至遲在西周晚期技術上已經成熟。

所以,商代晚期,也是有可能出現,人工冶鐵與銅合鑄成器。

很顯然,這件青銅器有著人工冶鐵痕跡,可是從這一點上根本不能證明,它是現代仿製的。

器型、銅鏽、紋飾、鑄造,全都沒有問題,那麼問題出在哪了?

肯定是有問題的,要不是有問題,這件青銅器也不會讓陳文哲來鑑定,因為早就可以透過鑑定,上拍賣出去了。

可是,他怎麼就沒有發現問題?

紅斑綠繡?很快,陳文哲就發現了問題。

有著絕活,可以做出紅斑綠繡,那麼這件青銅器要是讓他做,他會怎麼做出這種效果?

這麼一想,陳文哲再一細看,就怎麼看都感覺不對了。

那綠鏽太漂亮了,真正的青銅器,哪裡有這麼好看的綠漆古?

就真的是綠如漆啊,這麼漂亮的綠漆古,分佈的還很均勻,怎麼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?肯定是人工佈置的啊!

陳文哲終於發現問題了,可是,這些綠漆古剛才他看了,都是真鏽!

他忍不住再次拿起放大鏡,也許剛才看的不夠仔細,現在再看看,也許就不是真鏽呢?

仔細一看這件青銅器的表面,其上的腐蝕痕跡,非常直觀地反映了古銅器鑄蝕的生長過程。

表面的紅斑綠綠鏽,其中綠鏽以小丘陵狀連續分佈,渾圓的綠鑄顆粒的形態,恰好反映出綠色的鑄蝕物,是從紅斑間擠壓生長出來的。

且是多年作用的結果,其長勢就像從樹幹里長出的蘑菇,呈現佔、腐蝕與間隙腐蝕的形態。

由於所經歷的環境和時間長短不一,仔細分辨還是能發現,不少老鏽和仿造新鏽的區別。

首先從鏽蝕的層次上看,古銅器上生長的是陳年自然鏽蝕,其鏽蝕有明顯的層次。

一般從外到內,縱向分為鏽上結合層、主體鏽層、地子鏽層。

鏽土結合層上,常見銅器鏽蝕與地下環境中的附著物,如泥上或碳化後的草木屑等。

在鏽上結合層的下面,有一層綠色或藍色的結晶鏽,就是主體鏽層。

在主體鏽層以下,就是緊貼銅器的黑或紅褐色的氧化膜層,即地子鏽層。

這三層鏽蝕次序分明、排列合理。

有的古銅器沒有鏽土結合層,甚至沒有主體鏽層,但是決不能沒有地子鏽層,這對於分辨老鏽、新鏽,十分關鍵。

而大多數仿古青銅器,由於其經歷的時間較短,通常只有一層浮鏽。

這樣的青銅器顏色單一、結構鬆散、附著較差,如果去掉浮鏽,會直接露出新鮮的銅體。

其次從鏽蝕所呈現的形態來看,古銅器所經歷的環境十分複雜,除了在使用過程中經受的損壞、侵蝕,還有諸如大氣腐蝕、土壤腐蝕等。

這一系列的物理、化學作用,在不斷地改變著青銅器,在其表面形成各種形態的鏽蝕。

鏽蝕隨著時間的推移,也在不斷地變化著。